"精卫衔冤切":精卫怀着深切的冤屈衔着石子,
"轻生志可怜":以轻生的方式立志,其志向令人怜悯。
"只愁石易尽":只担心石头容易用尽,
"不道海难填":却没有料到大海难以填平。
"幻化存遗魄":精卫鸟幻化后留存着魂魄,
"飞鸣累一拳":它飞翔鸣叫,每一次奋力挥动翅膀带来的力量却好似不过是微弱的一拳。
"终朝被芥子":整日只能衔来微小如芥子的石子,
"何日变桑田":什么时候大海才能变成桑田。
"鹃怨啼成血":杜鹃哀怨啼叫直至啼出血来,
"鸱沉怒拍天":鸱鸟因愤怒沉入水中而拍击天空。
"君看尝胆者":您看那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
"终有沼吴年":最终有消灭吴国的那一天。
南宋文学家
刘克庄(1187~1269),南宋文学家。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以荫入仕,淳祐初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致仕。谥文定。刘克庄兼擅诗、文、词各体,尤以诗歌影响最大,为江湖派的重要作家。其诗初学晚唐,后推崇陆游,喜用典故成语。诗风豪迈奔放、雄健疏宕。在南宋辛派词人中,刘克庄与刘过、刘辰翁并称“三刘”。词风豪迈,颇受辛弃疾影响。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后村诗话》,编有《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代表作品有《戊辰即事》《贺新郎·九日》《六州歌头·客赠牡丹》等。
1. 分段赏析
“精卫衔冤切,轻生志可怜。”开篇点明精卫填海的原因是“衔冤”,一个“切”字体现出冤屈之深,所以才有后面轻生填海的举动,“志可怜”表达出诗人对精卫志向的怜悯。“只愁石易尽,不道海难填”则从现实角度分析精卫填海面临的困境,石头容易用完,而大海广阔无垠难以填平,为下文进一步探讨坚持与抗争做铺垫。“幻化存遗魄,飞鸣累一拳。终朝被芥子,何日变桑田。”这几句继续围绕精卫填海展开。“幻化存遗魄”说明精卫即便经历磨难,魂魄依然执着于填海之事。“飞鸣累一拳”形象地写出精卫每次振翅的力量微小,“终朝被芥子”强调其成果的渺小,与“何日变桑田”形成强烈反差,突出精卫填海的艰难以及实现目标的漫长,引发读者对坚持意义的思考。“鹃怨啼成血,鸱沉怒拍天。”引入杜鹃和鸱的形象,杜鹃啼血、鸱怒拍天,进一步渲染出一种悲愤的氛围,从侧面烘托出精卫填海的坚定决心,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依然毫不退缩。“君看尝胆者,终有沼吴年。”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打败吴国的典故作结,表明只要像勾践一样拥有坚定的信念并持之以恒地努力,就一定能实现目标。诗人借这个典故升华了主题,从对精卫填海的感慨延伸到对人类坚持不懈精神的赞美,给人以鼓舞和启示。
下一篇:宋·蒲寿宬《明月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