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桂各参天":松与桂树各自高耸入云。
"石桥下":石桥之下,
"新种一池莲":新栽了一池白莲。
"似仙子御风":好似驾着风而来的仙子,
"来从姑射":来自姑射山,
"地灵献宝":又像大地献出的珍宝,
"产向蓝田":座落在产玉的蓝田般的清幽之地。
# 产:一作座。
"曾入先生虚白屋":曾进入先生那空灵澄澈的居室,
# 屋:一作室。
"不喜傅朱铅":不喜欢涂抹朱粉铅华。
"记茂叔溪头":记得在周敦颐的溪头,
"深衣听讲":身着深衣在聆听讲学,
"远公社里":在慧远的僧社里,
"素衲安禅":身披素衲在安心参禅。
"山间":在山间。
"多红鹤":有许多红鹤,
"端相久":久久地端详着,
"蓦地飞去蹁跹":突然翩翩飞走了。
"但蝶戏鹭翘":只有蝴蝶嬉戏、鹭鸟翘首,
"有时偷近旁边":有时悄悄飞到白莲身旁。
# 旁:一作傍。
"对月中乍可":在月光下宁可,
"伴娥孤另":陪伴嫦娥孤寂,
# 另:一作令。
"墙头谁肯":若在墙头,又有谁肯,
"窥玉三年":像“窥玉三年”般,耐心欣赏它的美。
"俗客浓妆":那些浓妆艳抹的俗客,
"安知国艳天然":怎懂得这天然的国色之美。
南宋文学家
刘克庄(1187~1269),南宋文学家。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以荫入仕,淳祐初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致仕。谥文定。刘克庄兼擅诗、文、词各体,尤以诗歌影响最大,为江湖派的重要作家。其诗初学晚唐,后推崇陆游,喜用典故成语。诗风豪迈奔放、雄健疏宕。在南宋辛派词人中,刘克庄与刘过、刘辰翁并称“三刘”。词风豪迈,颇受辛弃疾影响。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后村诗话》,编有《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代表作品有《戊辰即事》《贺新郎·九日》《六州歌头·客赠牡丹》等。
1. 分段赏析
上阕:开篇以“松桂各参天”起笔,勾勒出清幽且具古雅意趣的环境,为白莲生长营造出超凡脱俗的背景氛围。“石桥下,新种一池莲”,点明对象,“新种”二字赋予了白莲新生之态,带着天然的纯净。“似仙子御风,来从姑射,地灵献宝,座向蓝田”,运用比喻与典故,将白莲比作姑射山的仙子,又以“地灵献宝”“蓝田”之喻,凸显其质地纯净、气质高洁,如同美玉般珍贵且天然去雕饰,从外在形态与气质方面,塑造出白莲超凡的形象。“曾入先生虚白室,不喜傅朱铅”,进一步写白莲的品性,“虚白室”营造出空灵、澄澈的状态,白莲身处其中,不喜涂抹朱粉,坚守素洁本色,强化其不媚俗世、天然素雅的特质。“记茂叔溪头,深衣听讲,远公社里,素衲安禅”,借周敦颐(茂叔)、慧远(远公)的典故,将白莲与高士贤僧关联,让白莲在文化底蕴的加持下,丰富了白莲的精神内涵,使其成为高洁文化象征的载体。下阕:“山间。多红鹤,端相久,蓦地飞去翩跹”,描绘了山间红鹤对莲的端详与飞动,以红鹤的动态,侧面烘托白莲的吸引力,红鹤“端相久”体现白莲之美值得细赏,“蓦地飞去”又增添了画面的灵动变化。“但蝶戏鹭翘,有时偷近傍边”,写蝶戏、鹭翘时偷近白莲的场景,以蝶鹭的活泼,衬托白莲的静美,同时展现出白莲在自然环境中,与其他生物和谐共处,却又独显风姿的状态。“对月中乍可,伴娥孤令,墙头谁肯,窥玉三年”,展开丰富的想象,写白莲在月中可与嫦娥相伴,虽显得孤寂,却依然坚守自身;“墙头谁肯,窥玉三年”化用典故,突出白莲如美玉般珍贵,且需有耐心与诚心者方能领略其美,从虚写角度,深化白莲的高洁与矜持。“俗客浓妆,安知国艳天然”,以“俗客浓妆”与白莲“国艳天然”作对比,批判世俗,赞颂白莲不加雕琢的天然之美,将对白莲的赞美,上升到对天然、高洁品性的推崇,借物抒情,点明词作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