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ǔ
shì
shān

朝代:唐作者:温庭筠浏览量:2
西
wèn
qiáo
yáo
shí
chǔ
rén
jiā
shù
lǎo
lián
shí
quán
qīng
shā
qiān
fēng
suí
àn
jìng
yún
xié
fēi
mǎn
shān
qiáo
mài
huā

译文

在西溪向砍柴的人打听卢岵山居的所在地,然后远远地认准方向向卢岵山居走去。沿途看到古树的老根缠连着石头,仿佛是天生的,湍急清澈的泉水冲走水面上的浮土、树叶,露出泉底的沙子来,显得水明沙净。山里峰峦座座,由于在雨中显得幽暗,看不清楚,只见得那通往卢岵山居的小路高峻、幽深,曲曲弯弯一直通向烟云深处。时间已到傍晚,还不见卢处士,晚鸦也已飞往自己巢里栖息,漫山遍野的荞麦花在夕阳下更显得一片洁白。

逐句剖析

"西溪问樵客":在西溪向砍柴的人打听卢岵山居的所在地,

# 樵客:出门采薪的人。南朝梁王僧孺《答江琰书》:“或蹲林卧石,籍卉班荆,不过田畯野老、渔父樵客。”

"遥识楚人家":然后远远地认准方向向卢岵山居走去。

# 楚人家:一作“主人家”。楚人:一作“主人”。楚:一作“主”。,遥识:一作“遥指”。

"古树老连石":沿途看到古树的老根缠连着石头,仿佛是天生的,

"急泉清露沙":湍急清澈的泉水冲走水面上的浮土、树叶,露出泉底的沙子来,显得水明沙净。

# 露沙:露出沙石。,急:湍急。

"千峰随雨暗":山里峰峦座座,由于在雨中显得幽暗,看不清楚,

"一径入云斜":只见得那通往卢岵山居的小路高峻、幽深,曲曲弯弯一直通向烟云深处。

# 径:小路。

"日暮飞鸦集":时间已到傍晚,还不见卢处士,晚鸦也已飞往自己巢里栖息,

# 飞鸦集:一作“鸟飞散”。

"满山荞麦花":漫山遍野的荞麦花在夕阳下更显得一片洁白。

# 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赤质柔。叶互生,呈心脏形,有长柄。花色白或淡红。果瘦三角形,有棱。子实磨成粉可制面食。通常亦称其子实为荞麦。,满山:一作“满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卢处士山居》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创作的五言律诗。此诗主题是通过描写卢岵处士山居景色,反映其高洁品质及诗人的敬仰之情。以景衬人,首联借“问樵客”“遥识”暗示山居幽僻;颔联描绘近景,古树连石、急泉露沙;颈联展现远景,雨暗千峰、径入云斜;尾联以拗句写日暮飞鸦、荞麦花满山。全诗意境优美,虽未直接写人心情,却巧妙通过景色衬托,体现卢处士的高洁及诗人景慕,具有独特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花间词派鼻祖

温庭筠(801?~ 866?),唐代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至国子助教。温庭筠为晚唐词坛巨擘,为词史上大力写词的第一人,大都收入《花间集》。其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与韦庄并称“温韦”。词的题材取向以男女情爱、相思恨别为主,注重表现女性的容貌情怀;语言追求秾艳华丽。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今存乐府诗、咏史诗、山水行旅诗等。又工骈文,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菩萨蛮》《春愁曲》《商山早行》等。 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𦠆子》。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题卢处士山居》为唐代温庭筠所作。某一年春天,温庭筠乘兴去访求卢岵处士,然而等到日暮也未见到卢处士,于是在其居所题写此诗,具体作年不详。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写山居幽景的诗。描绘了卢岵处士居住的幽美环境,通过对古树连石、急泉露沙、雨暗千峰、径入云斜、日暮飞鸦、满山荞麦花等景致的描写,衬托出卢处士高洁的品质和德行,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仰之情。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动衬静,尾联“日暮飞鸦集,满山荞麦花”以明艳的荞麦花反衬山居的幽静,同时借“荞麦花”的洁白象征卢岵品格的纯净。日暮鸦归的动态与荞麦花的静态形成对比,暗含诗人寻访不遇后的豁然心境。动静结合​​:颔联“古树老连石”为静景,刻画古木与岩石的浑然一体;“急泉清露沙”为动景,展现泉水的湍急与清澈。二者结合,既突出山居的静谧,又赋予画面灵动感。远近结合​​:首联“西溪问樵客”为远景,以问答形式引出山居方位;颔联“古树”“急泉”转为近景,细致描摹路径细节;颈联“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再转远景,展现山峦的苍茫与小径的幽深。通过视角切换,构建层次分明的空间感。以景结情:“满山荞麦花”,不仅为幽静景色添几分明媚,更象征诗人悟到人生真谛后心境的明朗,以景作结,深化诗歌主旨。渲染:诗人通过对卢岵山居周边景物的细致描绘来渲染氛围,如“古树老根缠石,急泉清露沙”,以古木、急泉等意象,渲染出幽僻山径高古、清幽的气氛;“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描绘远景,渲染出山居的高峻、幽深,让读者如临其境,感受其独特氛围。象征:诗中的“荞麦花”具有象征意义,“满山荞麦花”象征着诗人在苦苦追寻后获得的精神开悟。尽管寻处士未遇,但诗人心境如洁白的荞麦花般明朗,象征着其在人生追求中获得精神自由与境界升华,同时也象征卢岵处士虽孤高却并非与世隔绝的品性。

3. 分段赏析

“西溪问樵客,遥识楚人家”两句以问答开篇,通过“问樵客”的主动探访与“遥识”的朦胧指向,暗示卢岵山居的幽僻难寻。诗人刻意称砍柴者为“樵客”而非俗称“樵子”“樵夫”,赋予其超然气质,既渲染出山居环境的清雅,又暗含对隐士身份的认同。此联以动态的“问”与静态的“识”构建空间层次,模仿贾岛“松下问童子”的叙事节奏,使开篇兼具画面感与悬念感,为后文寻访之路埋下伏笔。“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两句聚焦近景,以“老连石”写古树盘根错节的苍劲,暗喻隐士与自然的深度融合;“急泉清露沙”则通过湍流冲刷沙石的细节,凸显山径的清冷与孤寂。颔联采用律诗拗句“老”(仄)与“清”(平)的平仄错置,形成拗涩音节,与“古树”“急泉”的意象共振,强化了山居的古朴清幽氛围。动静结合中,古树的凝滞与泉水的流动暗示隐士生活既静默又蕴含自然生机。“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转写远景,以“千峰”绵延的雨幕渲染山居的晦暗幽深,又以“一径入云”的渺远曲线打破沉闷。颈联改用双平声调(“千峰”“一径”),音韵由颔联的拗涩转为悠扬,与远景的辽阔相适配。此联通过“千峰”的密集与“一径”的孤悬形成视觉张力,既暗示山居的险峻难至,又以“云斜”的缥缈象征隐士超脱尘俗的精神境界,空间层次由实转虚。“日暮飞鸦集,满山荞麦花”以拗句收束全篇,日暮鸦群的萧瑟与满山荞麦花的明丽构成强烈反差。尾联延续拗句音节(“飞鸦”“荞麦”仄起),却借“荞麦”这一春日作物的洁白,冲淡寻访不遇的怅惘。诗人以“荞麦花”点明季节,暗示隐士虽居僻壤却未与人间隔绝;更以“满山”之盛反衬“不见人”的豁然——未遇隐士恰如禅宗顿悟,将求索的焦虑升华为对高洁品性的领悟。结句以景截情,将“荞麦花”从自然物象转化为精神象征,暗合王国维“众里寻他千百度”的顿悟境界,赋予全诗超越时空的哲思意味。

4. 作品点评

《题卢处士山居》这首诗以独特手法展现出较高艺术价值。其层次清晰,对卢岵山居景物描写丰富且错落有致。通过对幽僻山径、高峻远景等特殊景物色彩的描绘,成功衬托出卢岵处士生活的古朴与人品的孤高。诗人巧妙运用问答开篇、拗句等表现手法,使诗歌生动活泼又具高古清幽之感。虽未直接刻画处士形象与自身情感,却借景含蓄传达,营造出深远意境,这种特殊表现手法堪称精妙,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诗人对处士的倾慕,不失为一首别具一格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温飞卿诗多丽而淡者少。此三四乃佳。

元方回《瀛奎律髓》

# 冯班:温诗多名句,颇好用事耳,以“昆体”抑之,岂公论耶?五言佳处不减张文昌。查慎行:五六有景。纪昀:飞卿诗固伤丽,然亦有安身立命处。如以此为佳,则不如竟看姚武功。

元方回《瀛奎律髓汇评》

# 笔致别甚。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

# “老”字、“清”字,非八叉平时能下(“古树”一联下)。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罗邺《梅花》

下一篇:唐·李白《独不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