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liú
tóng

朝代:宋作者:杨万里浏览量:3
tiān
shàng
lín
shàng
xíng
zhǎng
zhōng
zhū
yuè
zhōng
shēng
lán
fān
liù
tūn
zhū
shēng
dòng
sān
gōng
jiǔ
qīng
bié
yǒu
shī
shū
zhēn
shì
yīng
tóng
shì
xūn
míng
zhǎng
chéng
lái
zòu
sān
qiān
táo
chūn
fēng
guàn
yīng

译文

你就像是那从天上来到人间行走的麒麟天赋异禀,又如同从月光中诞生的、握在手中的珍贵珠玉。对六经等经典著作的见解如波澜般涌动,对诸子百家的学说也能融会贯通,你的声名已经惊动了朝廷中的三公和九卿等高级官员。另有以诗书学问为根基的,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事业,不应只满足于凭借年少聪慧获得的名声。等你长大成人,希望你能向朝廷进献长篇的策论文章,在桃李盛开、春风拂面的美好时节,在集英殿中拔得头筹。

逐句剖析

"天上麒麟地上行":你就像是那从天上来到人间行走的麒麟天赋异禀,

"掌中珠玉月中生":又如同从月光中诞生的、握在手中的珍贵珠玉。

"澜翻六籍吞诸子":对六经等经典著作的见解如波澜般涌动,对诸子百家的学说也能融会贯通,

"声动三公及九卿":你的声名已经惊动了朝廷中的三公和九卿等高级官员。

"别有诗书真事业":另有以诗书学问为根基的,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事业,

"不应童子是勋名":不应只满足于凭借年少聪慧获得的名声。

"长成来奏三千牍":等你长大成人,希望你能向朝廷进献长篇的策论文章,

"桃李春风冠集英":在桃李盛开、春风拂面的美好时节,在集英殿中拔得头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刘童子》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开篇以“天上麒麟地上行,掌中珠玉月中生”,将刘童子比作麒麟、珠玉,盛赞其天资卓越;“澜翻六籍吞诸子,声动三公及九卿”,描述童子学识渊博,声名远扬;“别有诗书真事业,不应童子是勋名”,表达诗人劝诫,望其不局限于当下声名,以诗书为真正事业;“长成来奏三千牍,桃李春风冠集英”,则是对童子未来的美好祝愿,盼他长大后科举高中,一展才华。全诗表达了对刘童子才华的高度赞美,以及对其未来的鼓励与期许。大量运用比喻、夸张、用典等手法。比喻生动形象,如将童子比作麒麟、珠玉;夸张增强感染力,如“澜翻”“吞”“声动”等词;用典丰富内涵,使对童子才华的描述更具文化底蕴。语言明快,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童子的喜爱与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比喻:“天上麒麟地上行,掌中珠玉月中生”,将刘童子比作天上的麒麟在人间行走,又似从月光中生出的掌上珠玉,麒麟象征着卓越不凡,珠玉寓意其珍贵难得,生动形象地突出刘童子天资聪慧、气质出众。用典:“澜翻六籍吞诸子”化用典故,形容刘童子对六经和诸子百家典籍极为熟悉,能够滔滔不绝地阐述其中内容。夸张:“澜翻”“吞”等用词夸张,强调其学识渊博,读书涉猎广泛且理解深刻;“声动三公及九卿”通过夸张手法,说他的声名惊动了朝廷高官,侧面烘托其才华引起的广泛关注。借代:“别有诗书真事业,不应童子是勋名”,“诗书”借代学问和才华,指出刘童子不应只满足于因年少有才获得的声名,而应将诗书学问作为真正的事业,寄寓了对他的期望;“桃李春风冠集英”以“桃李春风”代指科举考试高中的美好场景,“冠集英”表示在集英殿参加殿试并名列前茅,表达对刘童子未来成就的美好祝愿。

2. 分段赏析

首联“天上麒麟地上行,掌中珠玉月中生”:开篇诗人就以极为精妙的比喻称赞刘童子。将其比作行走于人间的天上麒麟,麒麟在传统文化中是祥瑞且才华卓越的象征,这便直接点明刘童子天赋异禀,非同一般。又把他形容为从月光中诞生的掌上珠玉,珠玉温润珍贵,月光皎洁纯净,进一步强调刘童子的美好和出众,突出诗人对其的珍视与高度赞美,也为全诗奠定了褒奖的基调。颔联“澜翻六籍吞诸子,声动三公及九卿”:此句从学识和声名两方面对刘童子进行描述。“澜翻六籍吞诸子”,“澜翻”一词形象地写出刘童子对六经等经典著作的理解如波澜般源源不断,“吞诸子”则夸张地表明他对诸子百家学说也能融会贯通,展现出其学识渊博、涉猎广泛。“声动三公及九卿”,说他的才华和名声已经惊动了朝廷中的高级官员,通过侧面描写,凸显出刘童子的才名远播,影响力之大。颈联“别有诗书真事业,不应童子是勋名”:这里诗人表达了对刘童子的殷切期望。他认为刘童子不应仅仅满足于凭借年少聪慧获得的名声,“诗书”代表的学问和知识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事业。这不仅是对刘童子的劝诫,也蕴含着一种价值观的传递,希望他能将目光放长远,在学术和品德修养上持续进步,体现了诗人对其未来发展的关怀。尾联“长成来奏三千牍,桃李春风冠集英”:最后两句是对刘童子未来的美好祝愿。“长成来奏三千牍”,“三千牍”借指长篇的策论文章,诗人期待刘童子长大后能以出色的文才向朝廷进献自己的见解。“桃李春风冠集英”,描绘出一幅美好的画面,在桃李盛开、春风拂面的时节,刘童子在集英殿参加科举考试并拔得头筹。这两句诗充满了对刘童子的鼓励,希望他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取得辉煌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宋祁《入蜀》

下一篇:宋·方翥《无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