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shǐ
èr
shǒu
·
·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2
běi
nán
dài
shuǐ
màn
màn
piàn
xiáng
bǎi
chǐ
gān
竿
sān
bǎi
nián
jiān
tóng
xiǎo
mèng
zhōng
shān
chù
yǒu
lóng
pán

译文

玄武湖已成了汪洋漫漫,一片降旗挂上百尺之竿。三百余年如同一场短梦,金陵钟山真的有那龙盘?

逐句剖析

"北湖南埭水漫漫":玄武湖已成了汪洋漫漫,

# 南埭:即鸡鸣埭,在玄武湖边。埭,水闸,土坝。北湖南埭统指玄武湖。,北湖:即金陵(今南京)玄武湖。晋元帝时修建北湖,宋文帝元嘉年间改名玄武湖。

"一片降旗百尺竿":一片降旗挂上百尺之竿。

# 一片降旗百尺竿:刘禹锡《金陵怀古》:“一片降旗出石头。”指吴主孙皓投降晋龙骧将军王浚,也指陈后主投降隋庐州总管韩擒虎。百尺竿,高的旗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三百余年如同一场短梦,

# 三百年: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建国年代的约数。

"钟山何处有龙盘":金陵钟山真的有那龙盘?

# 龙盘:形容山势如盘龙,雄峻绵亘。张勃《吴录》。,钟山:金陵紫金山。龙盘:形容山势如盘龙,雄峻绵亘。张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乃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帝王之宅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咏史二首·其一》为唐代李商隐所作的七言绝句。诗人借六朝旧事咏史,以北湖、南埭的茫茫湖水和百尺降旗等景象,高度概括六朝兴衰,运用夸张和反问手法,如“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将写景与议论融合,生动展现六朝历史如残梦般消逝,“龙盘”王气亦不复存在。全诗通过典型景象揭示历史变迁,深刻表达了对六朝兴亡的感慨以及对统治者的讽刺之意,体现出李商隐诗歌含蓄蕴藉、借古讽今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咏史二首·其一》由唐代李商隐创作。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年),李商隐受柳仲郢推荐担任盐铁推官,并游历江东。当时,他目睹诸多历史遗迹,联想到南朝等朝代因君王沉迷酒色、荒淫无道而致国破的往事,同时结合晚唐时期统治者同样存在的类似问题,内心有所感触,遂创作此诗,借对六朝兴亡的咏叹,讽刺晚唐统治者的昏庸。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史诗。诗中描绘了北湖、南埭茫茫的湖水,以及百尺降旗的画面,囊括了六朝三百年的历史。诗人以典型景象揭示六朝兴衰,将写景与议论融合,用夸张、反问等手法,如“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表达了对六朝兴亡的无穷感慨,同时借古讽今,讽刺了统治者沉迷享乐、荒淫误国。

2. 写作手法

夸张:“三百年间同晓梦”,将六朝三百年的历史夸张地比作一场短暂的晓梦,突出历史兴衰的迅速和无常,强化了诗歌的感慨意味。反问:结尾“钟山何处有龙盘”以反问句式,强调所谓的王气并不能保证王朝的长久,语气强烈,发人深省,有力地表达了诗歌借古讽今的主旨。

3. 分段赏析

“北湖南埭水漫漫”:“北湖南埭”点明地点,是六朝帝王游乐处,如今只剩“水漫漫”,诗人借景抒情,以这苍茫之景,勾起抚今追昔之情,“漫漫”二字生动展现湖水的浩渺,也烘托出空虚渺茫之感,为全诗奠定沉郁基调,同时隐含对六朝兴衰的感慨。“一片降旗百尺竿”:“一片降旗”作为六朝覆灭象征,极具代表性。“百尺”运用夸张,强化“降旗”的醒目,突出其耻辱意味。此句通过具体特写,以小见大,深刻揭露六朝末代统治者的昏庸荒淫,形象地展现六朝王运终结。“三百年间同晓梦”:“三百年间”涵盖六朝历史,“同晓梦”运用夸张与比喻,将六朝兴衰比作短暂晓梦,生动地写出历史更迭之快,凸显历史的无常与虚幻,饱含诗人对六朝历史的叹惋。“钟山何处有龙盘”:运用反问,有力地否定了“钟山龙盘”可保王朝长久的说法,强化语气。诗人借对“龙盘”王气的思考,联系眼前北湖、历史降旗以及三百年兴衰,指出国之存亡不在地势险要,而在人为。此句融景、史、情、理于一体,深化主旨,借古讽今,影射晚唐局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涯《塞下曲二首(其二)》

下一篇:唐·张籍《春别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