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春水绿堪染":长江的春水碧绿得仿佛可以当作染料,
# 染:染料。,堪:能。,绿:碧绿。
"莲叶出水大如钱":刚露出水面的莲叶像铜钱一样大小。
# 钱:指铜钱。
"江头橘树君自种":江头的橘树是你亲手种下的,
# 自种:自己种的。
"那不长系木兰船":为什么它不能长久地系住你的木兰船呢?
# 系:拴住。
中唐著名诗人
张籍(766?~830?),唐代诗人。字文昌,祖籍苏州(今属江苏),迁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贞元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因家境穷困,眼疾严重,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祝”。张籍的乐府诗多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擅长“以俗言俗事入诗”,感情真挚深厚,描写细腻真切,生活气息浓厚,韵味悠远。其作品备受推崇,白居易称其“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张籍与王建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代表作品有《江村行》《筑城曲》《野老歌》等。 著有《张司业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与眷恋之情。诗中借景抒情,以生机勃勃的春景为背景,衬托出离别时内心的伤感,展现出友情的珍贵以及面对分别时的无奈与惆怅,蕴含着诗人对相聚时光的怀念和对友人此去未知旅程的牵挂。
2. 写作手法
夸张:“长江春水绿堪染”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极言长江春水的碧绿程度,仿佛浓到可以当作染料使用。这种夸张不仅生动地描绘出江水独特的色泽,强化了视觉效果,更突出了暮春时节江水的浓郁生机,为整首诗营造出鲜明而强烈的氛围。借景抒情:前两句“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暮春美景,后两句“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则在如此美好的春景下诉说离情。诗人将离别时的不舍与伤感之情,巧妙地融入到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以乐景衬哀情,使情感的表达更加深沉和强烈,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惆怅。反衬:以乐景衬哀情,此诗前两句“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仿佛一幅江南春水图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诗人却能够在寥寥数字之中,在自己由暮春明丽之景、往昔之景色与今日送别旧交的冲突对比之中,将心底生发的眷恋不舍、凄凉悲切之感寓于其中,于平淡清浅的语气之中酝酿,更令人深受其感染。对比:前两句“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与后两句“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形成对比,在自己由暮春明丽之景、往昔之景色与今日送别旧交的冲突对比之中,将心底生发的眷恋不舍、凄凉悲切之感寓于其中。
3. 分段赏析
开篇“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宛如一幅精美的江南春水图在读者眼前缓缓铺展。诗人以“堪染”一词,运用夸张手法,极言长江春水颜色的浓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生动地展现出暮春时节江水的独特风貌。新生的莲叶如铜钱般点缀在水面,既巧妙地点出送别的时间为暮春,又为碧绿的水面增添了几分灵动与婀娜,让生命的鲜活气息满溢其间。后两句“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诗意陡然一转,从对暮春美景的描绘转向离情的抒发。在这如诗如画的暮春风光里,友人却即将远行。面对离别,人们总是万般不舍,渴望能再多相聚片刻。此时,诗人希望能有某种东西将友人乘坐的木兰船牢牢系住,使离别延迟。这个能系住船的“东西”,可以是常见的象征挽留之意的“垂柳”“垂杨”,也可以是友人心中难以割舍的牵挂,比如其亲手种下的橘树,或是生命中难以忘怀的故人。
4. 作品点评
这首七言绝句虽短短几句,却蕴含着无尽魅力。诗人描绘暮春景色,“堪染”一词巧用夸张,将色彩浓重之感展现得淋漓尽致,生动勾勒出江南春景的独特韵味,可用于表现暮春时节。诗中巧妙运用对比,把暮春明丽之景与往昔回忆、当下送别旧交的场景相对照,在平淡笔触下,眷恋不舍与凄凉悲切的情绪层层递进,让读者极易产生共鸣,沉浸于诗中营造的哀伤氛围。
上一篇:唐·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一》
下一篇:唐·许浑《汴河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