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ān
zhú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3
yǎn
háo
duān
xiě
zhú
zhēn
zhī
xiān
shì
jīng
shén
yīn
zhī
huàn
chū
xiàng
wèn
rén
jiān
lǎo
zhuó
lún

译文

眼睛注视着细小的毛笔端写下竹子的真实形态,枝干摇曳,叶子摆动,表现出竹子的灵动本质。认识到幻象的事物并没有实质形象,询问对于人间手工制作的老斲轮的情况。

逐句剖析

"眼入毫端写竹真":眼睛注视着细小的毛笔端写下竹子的真实形态,

"枝掀叶举是精神":枝干摇曳,叶子摆动,表现出竹子的灵动本质。

"因知幻物出无象":认识到幻象的事物并没有实质形象,

"问取人间老斲轮":询问对于人间手工制作的老斲轮的情况。

# 老斲轮:原注:山谷尝有跋云东坡画竹数本,笔墨皆挟风霜,真神仙中人。惜无贺监赏之,但有众人皆欲杀之耳。斲,一作斫。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子瞻墨竹》是北宋黄庭坚题咏苏轼墨竹画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以“眼入毫端”“枝掀叶举”描绘画竹的形神兼备,后两句借《庄子》典故探讨艺术创作中“无象生幻”的哲理。全诗语言凝练,形神与艺理交融,既展现了苏轼画技的精湛,也体现了黄庭坚对艺术本质的深刻洞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用典:“问取人间老斲轮”运用了“老斲轮”的典故。“斲轮”指砍木制造车轮,出自《庄子・天道》,原指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人。这里将苏轼比作“老斲轮”,说明苏轼在画竹方面有着深厚的功底和丰富的经验,使诗歌更具文化内涵,也更形象地突出了苏轼画艺的高超。联想:从“眼入毫端写竹真,枝掀叶举是精神”对画中竹子的描写,联想到“因知幻物出无象”,即认识到艺术作品(幻物)是从无形的灵感和感悟中产生的。这种联想拓展了诗歌的意境,使诗歌不仅仅局限于对画作的赞美,更上升到了对艺术创作规律的思考。

2. 分段赏析

《题子瞻墨竹》首句高度赞扬苏轼的绘画技艺,说苏轼能够将自己眼中所看到的竹子,通过毛笔精准地在纸上呈现出其真实的形态。“眼入毫端”生动地描绘了苏轼绘画时的专注和技艺的娴熟,“写竹真”则直接点明了画作的逼真程度。二句进一步描述画中竹子的神韵,竹子的枝丫向上伸展,叶子蓬勃生长,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精神状态。这不仅体现了苏轼对竹子外在形态的准确把握,更突出了他能捕捉到竹子的内在精神气质,使画作富有生命力。三句由对画作的描述上升到对艺术创作的思考。“幻物”指的是像苏轼所画的墨竹这样的艺术作品,“出无象”表明这些艺术作品是从无形的灵感、想象和对事物的深刻理解中产生的,强调了艺术创作中无形因素的重要性。末句运用“老斲轮”的典故,将苏轼比作经验丰富的老工匠,暗示苏轼在画竹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和高超的技艺。通过这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苏轼画艺的高度认可和赞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晁公溯《幽园》

下一篇:宋·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五首(其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