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瞻堂堂":子瞻仪表堂堂,
"出于峨眉":出生于峨眉之地,
"司马班扬":才华可与司马迁、班固、扬雄相比。
# 班扬:原校:一作严扬。
"金马石渠":他曾在金马门、石渠阁任职,
# 金马:原校:一作金门。
"阅士如墙":见识过众多的贤士。
"上前论事":在皇帝面前议论国事时,
"释之冯唐":就如同汉代的释之、冯唐一样出色。
"言语以为阶":然而,言语成为了他仕途的阶梯,
"而投诸云梦之黄":却也使他被贬谪到云梦泽之南的黄州。
"东坡之酒":在东坡饮酒,
"赤壁之笛":于赤壁吹笛,
"嬉笑怒骂":无论嬉笑怒骂,
"皆成文章":都能写成绝妙的文章。
"解羁而归":解除了被贬的束缚回到朝廷后,
"紫微玉堂":他曾在紫微阁、玉堂署任职。
"子瞻之德":子瞻的品德,
"未变於初尔":从始至终都没有改变,
"而名之曰元佑之党":却被人称为元祐党人,
"放之珠厓儋耳":流放到遥远的珠崖、儋耳。
"方其金马石渠":当他在金马门、石渠阁任职的时候,
"不自知其东坡赤壁也":不会想到自己会被贬到东坡赤壁。
"及其东坡赤壁":当他身处东坡赤壁的时候,
"不自意其紫微玉堂也":也未曾料到自己还能回到紫微阁、玉堂署。
"及其紫微玉堂":而当他在紫微阁、玉堂署的时候,
"不自知其珠厓儋耳也":又怎么会想到自己会被流放到珠崖、儋耳。
"九州四海":天下各地,
"知有东坡":都知道有东坡先生。
"东坡归矣":东坡先生归来了,
"民笑且歌":百姓欢笑歌唱。
# 民笑且歌:原校:一本有义形于色,为国山河。
"一日不朝":朝廷一日没有他,
"其间容戈":便会有争斗发生。
"至其一丘一壑":而到了他寄情山水、归隐山林的时候,
"则无如此道人何":就没有什么能够奈何得了这位旷达之人了。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写作手法
用典:文中多处运用典故,如“释之冯唐”,将苏轼在朝廷论事的风采与古代贤能相比,增强作品文化底蕴与说服力。对比:把苏轼在金马石渠、紫微玉堂的得意,与被贬至东坡赤壁、珠厓儋耳的失意进行对比,突出其人生起伏。烘托:侧面烘托,以“九州四海,知有东坡”“东坡归矣,民笑且歌”等语句,从侧面烘托出苏轼的影响力和民众对他的喜爱。
2. 分段赏析
开篇“子瞻堂堂,出于峨眉,司马班扬。金马石渠,阅士如墙。上前论事,释之冯唐。言语以为阶,而投诸云梦之黄”盛赞苏轼仪表堂堂,出身峨眉之地,才华堪比司马迁、班固。描述他在金马石渠任职时,见识众多贤士,在皇帝面前论事,如释之、冯唐般出色,后却被贬。“东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解羁而归,紫微玉堂。子瞻之德,未变于初尔,而名之曰元祐之党,放之珠厓儋耳”指出苏轼生活中的点滴皆能化为精彩文章,如东坡饮酒、赤壁吹笛。还讲述他曾官至紫微玉堂,却因“元祐党”之名被贬至偏远的珠厓儋耳。“方其金马石渠,不自知其东坡赤壁也。及其东坡赤壁,不自意其紫微玉堂也。及其紫微玉堂,不自知其珠厓儋耳也。九州四海,知有东坡。东坡归矣,民笑且歌。一日不朝,其间容戈。至其一丘一壑,则无如此道人何”通过对比苏轼不同人生阶段,强调他虽境遇多变,但声名远扬。苏轼归乡受民众喜爱,而朝廷一日无他,便纷争不断,最后感慨苏轼归隐后的自在,他人难以比拟。
上一篇:宋·汪炎昶《竹径》
下一篇:宋·无名氏《惜奴娇·骋轮纵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