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ān

朝代:宋作者:杨万里浏览量:3
jūn
dōng
zhè
jiāng
西
jìng
xīn
tiān
huā
luò
liù
huí
shū
xìn
yuè
míng
qiān
liǎng
xiāng
yīng
fān
jīng
hǎi
gèng
xiàn
kuí
lóng
fèng
chí
dào
shì
fán
chuān
qīng
shā
yóu
jiāng
wàn
qiān
shī

译文

你居住在东浙一带,我居住在江西之地,揽镜自照,发现镜中又新添了几缕白发。花已经落了六次,彼此间的音信也渐渐稀疏了,在这明月照耀的千里之下,我们两人都在互相思念着对方。不应该让如李白、杜甫那样的大诗人在生活中漂泊辗转于江海之间,更羡慕那些如夔、龙一样的贤臣能聚集在朝廷。都说杜牧文风轻佻浮薄,然而他仍将万户侯的荣华富贵与千篇诗作的文学成就相比较。

逐句剖析

"君居东浙我江西":你居住在东浙一带,我居住在江西之地,

# 君居东浙我江西:时陆游家居绍兴,作者家居吉州,故云。

"镜里新添几缕丝":揽镜自照,发现镜中又新添了几缕白发。

# 丝:以其形色喻白发。

"花落六回疏信息":花已经落了六次,彼此间的音信也渐渐稀疏了,

"月明千里两相思":在这明月照耀的千里之下,我们两人都在互相思念着对方。

"不应李杜翻鲸海":不应该让如李白、杜甫那样的大诗人在生活中漂泊辗转于江海之间,

# 不应李杜翻鲸海:此句言陆游是当代大诗人。李杜:指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

"更羡夔龙集凤池":更羡慕那些如夔、龙一样的贤臣能聚集在朝廷。

# 夔龙:二人名,夔是虞舜时的乐正官,龙是虞舜时的纳言官。

"道是樊川轻薄杀":都说杜牧文风轻佻浮薄,

# 樊川:唐诗人杜牧的别号。

"犹将万户比千诗":然而他仍将万户侯的荣华富贵与千篇诗作的文学成就相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寄陆务观》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开篇以两人分居东西,感叹岁月流逝添白发,接着表明虽花开花落数载,音信渐疏,但千里明月下彼此相思未减。后两联笔锋一转,借李杜漂泊、夔龙入朝,暗指有才之人应处合适之位,又以杜牧重诗轻万户侯为例,含蓄劝勉老友陆游莫因权贵而折腰,要珍视自身才华与文学追求。此诗运用典故,借古喻今,表意委婉。前四句重在写与陆游的友情和思念,后四句委婉规勉。该诗感情真挚,以诗相劝,既体现朋友间的情谊,又在委婉中表明立场,反映出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与士人的价值取向。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不应李杜翻鲸海,更羡夔龙集凤池”,将李白、杜甫漂泊于江湖的境遇与夔、龙等贤臣居于朝廷的处境相对比,突出诗人对有才之人应得其所的思考。用典:“不应李杜翻鲸海”运用李白、杜甫的典故,借他们在仕途上的坎坷漂泊,含蓄表达对有才之士不得志的感慨;“更羡夔龙集凤池”中“夔龙”指贤臣,“凤池”指代朝廷,以古贤聚集朝廷的典故,表达对贤才居要位的期待;“道是樊川轻薄杀,犹将万户比千诗”使用杜牧(樊川)将文学成就置于万户侯荣华之上的典故,委婉表明自己对文学价值的看重以及对老友的劝勉。借景抒情:“花落六回疏信息,月明千里两相思”,借花开花落、明月高悬之景,抒发与友人分别已久、音信渐疏但相思不断的深厚情谊。

2. 分段赏析

开篇“君居东浙我江西,镜里新添几缕丝”,点明了诗人与友人陆游分居东浙和江西两地,通过“镜里新添几缕丝”这一细节,细腻地传达出岁月流逝、年华渐老的感慨,也为后文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奠定了情感基调。“花落六回疏信息,月明千里两相思”,“花落六回”表明时光已过去许久,随着时间推移彼此的信息也渐渐稀疏,而“月明千里两相思”则借明月这一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悠远的氛围,强调了尽管相隔千里、音信渐少,但两人之间的相思之情却并未消减,借景抒情,情感真挚。“不应李杜翻鲸海,更羡夔龙集凤池”,运用李白、杜甫以及夔、龙的典故,“李杜翻鲸海”暗示像李白、杜甫这样有才华的人却在仕途上漂泊失意,表达了诗人对有才之人不得志的惋惜和不平;“夔龙集凤池”则是说羡慕那些贤能之士能在朝廷中施展才华,委婉地表达出对当下人才境遇的思考,也隐隐有对友人的期许。“道是樊川轻薄杀,犹将万户比千诗”,引用杜牧(樊川)的典故,说杜牧即便被认为文风轻薄,却依然将文学成就看得比万户侯的荣华富贵更为重要,诗人借此表明自己对文学价值的尊崇,同时也是在含蓄地劝勉友人陆游要坚守自己的文学追求,不要为了权贵而放弃自我,深化了诗歌的主题,使得整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既委婉又不失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东窗》

下一篇:宋·虞某《江神子·相逢只怕有分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