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
zhōng
cǎi
yào

朝代:宋作者:翁卷浏览量:4
yán
chǎn
líng
yào
děng
xián
rén
cǎi
duō
huò
suǒ
yuàn
dēng
juàn
wàng
guī
dài
shēn
gēn
hán
yán
guāng
mèi
yōu
fāng
yíng
zhuó
qīng
jiàn
quán
zhī
tài
yáng
huī
zhì
zhì
shí
cóng
suǒ
chú
yǎng
tiān
xiān
fāng
xié
xiū
shù
yòng
yán
jiāng
shuāi
jiāng
shuāi
cháng
yán
wàn
shì
yān
wéi

译文

险峻山崖生长着灵药,寻常人却很少留意。采得所需药材后,攀登山崖虽疲惫却忘了归去。饱满的叶片沾满晨露滋养,深扎的根系包裹着土壤。灵药光泽映亮药篓,芬芳气息沾满衣衫。用山涧清泉洗净,在阳光下晾晒药草。按古法炮制药材,服用时遵循适宜之法。祛病延年、调和身心,仙方古法果然不欺人。契合古人修身之道,或可借此延缓衰老。若能延缓衰老,世间俗事何足挂心。

逐句剖析

"岩崖产灵药":险峻山崖生长着灵药,

"等闲人顾稀":寻常人却很少留意。

"采掇获所愿":采得所需药材后,

"跻登倦忘归":攀登山崖虽疲惫却忘了归去。

"沃叶带露滋":饱满的叶片沾满晨露滋养,

# 沃叶:指从山上刚采集来的草药。沃:光泽鲜润。

"深根涵土肌":深扎的根系包裹着土壤。

"妍光媚幽笈":灵药光泽映亮药篓,

# 幽:深致。

"芳气盈我衣":芬芳气息沾满衣衫。

"濯以清涧泉":用山涧清泉洗净,

"曝之太阳晖":在阳光下晾晒药草。

"制治拟如法":按古法炮制药材,

"服食从所宜":服用时遵循适宜之法。

"除疴养天和":祛病延年、调和身心,

# 天和:人的元气。,疴:疾病。

"仙方岂吾欺":仙方古法果然不欺人。

"协彼古修意":契合古人修身之道,

"庶用延将衰":或可借此延缓衰老。

"将衰偿得延":若能延缓衰老,

"万事焉足为":世间俗事何足挂心。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山中采药》是南宋诗人翁卷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大约作于绍熙三年。全诗通过描绘采药、制药的过程,抒发了对自然养生的推崇及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天人合一”的哲理思考。诗歌以“岩崖产灵药”起笔,勾勒出险峻山崖中珍稀药材生长的自然图景,暗示采药之艰险与孤寂。诗中“沃叶带露滋,深根涵土肌”等句,通过白描手法细腻刻画药材的形态,赋予其鲜活的生命力;而“濯以清涧泉,曝之太阳晖”则工笔记录采药后的炮制过程,体现对道家养生术的实践。后段“除疴养天和,仙方岂吾欺”直抒采药延年的愿望,将自然馈赠与生命哲思结合,暗含对世俗纷扰的疏离。全诗共十六句,语言质朴清丽,结构层次分明,兼具宋诗理趣与晚唐山水诗的意境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永嘉四灵”之一

翁卷(?~?),南宋诗人。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理宗淳祐间曾领乡荐,以布衣终。在南宋末年诗派中,翁卷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并称为“永嘉四灵”。其诗学贾岛、姚合,苦意淬炼。在律诗中,翁卷尤注重中间四句的推敲,多写田园山水及隐居生活。代表作品有《乡村四月》《思远客》《送刘几道》《山中采药》等。著有《西岩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岩崖产灵药,等闲人顾稀。采掇获所愿,跻登倦忘归”:首句点明灵药的生长环境——险峻的岩崖,暗示其珍稀性与自然天成。“等闲人”指世俗之人,因其不识灵药价值而鲜少关注,暗含对隐逸生活与自然智慧的推崇。写采药者虽因攀登疲惫,却因得偿所愿而忘归。通过动作(“跻登”)与心理(“倦忘归”)的对比,体现采药人对目标的专注与超然物外的境界。“沃叶带露滋,深根涵土肌。妍光媚幽笈,芳气盈我衣”:以白描手法刻画灵药的鲜活生命力。“沃叶”突出叶片丰润,“深根”强调根系与土壤的融合。“露滋”与“土肌”暗含自然滋养的哲理,呼应道家顺应天道的思想。视觉(“妍光”)与嗅觉(“芳气”)结合,写采药成果装入药篓后的感官体验。“幽笈”指药篓,隐士采药工具的清雅与灵药的光辉相映,烘托隐逸生活的自足。“濯以清涧泉,曝之太阳晖。制治拟如法,服食从所宜”:描述炮制药物的自然工序。“濯”“曝”二字简洁,体现采药人对工序的严谨态度,同时以“清涧泉”“太阳晖”等意象强化自然疗法的纯净性。强调制药与服用的规范性。“拟如法”指遵循古法,“从所宜”则注重个体差异,体现宋代文人将药理与养生结合的实践智慧。“除疴养天和,仙方岂吾欺。协彼古修意,庶用延将衰”:点明灵药的功效——祛病延年、调和身心。“天和”指自然和谐的状态,“仙方”非虚妄,而是对自然疗法的信任,隐含对道家养生观的认同。以古人修身之道为参照,提出延衰理念。“协”字体现对传统的继承,“庶用”则显谦逊,暗示通过采药与养生达到身心平衡的追求。“将衰傥得延,万事焉足为”:结尾升华主题,认为若能延缓衰老,世俗功名皆不足道。以反问收束,凸显隐逸生活的超脱与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绍昙《观音大士赞》

下一篇:宋·辛弃疾《生查子·题京口郡治尘表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