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出专城鬓似丝":我多次出任州郡长官,如今两鬓已如丝般斑白,
"斋中萧洒过禅师":郡斋中的生活潇洒自在,比那禅师还要闲适。
# 过:一作胜。
"近疏歌酒缘多病":近来疏远了歌舞美酒,只因身体常常患病,
"不负云山赖有诗":幸而还有诗歌相伴,才不辜负这云山胜景。
# 云:四库本作青。
"半雨黄花秋赏健":秋雨中赏着盛开的黄花,兴致勃勃精神健旺,
"一江明月夜归迟":在明月映照的江面上,我流连忘返归返太迟。
"世间荣辱何须道":世间的荣耀与屈辱何必去说呢,
"塞上衰翁也自知":就连那塞上的老翁也懂得其中的道理。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苏州吴区)人。大中祥符进士,曾主持“庆历新政”,累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卒谥文正。范仲淹工于诗词散文,所作文章多政治内容,词传世仅五首,风格较为明健。《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诵千古。代表作品有《岳阳楼记》《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苏幕遮·碧云天》等。著有《范文正公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三出专城鬓似丝,斋中潇洒胜禅师”:“三出专城”含蓄地写出了诗人在政治上的“三起三落”,他三次出任州郡等地方长官,历经沧桑,不知不觉间两鬓已如白色的蚕丝。然而,诗人并未因仕途坎坷而颓废,反而说自己在斋中过得潇洒自在,比禅师还要清高脱俗。“潇洒”一词体现了诗人的精神风貌,也为全诗奠定了基调,让人意外又敬佩。此联开篇即交代了诗人的仕途经历和精神状态,为下文具体描述其郡斋生活做了铺垫。“近疏歌酒缘多病,不负云山赖有诗”:诗人近来因身体多病,疏远了歌酒等纵情娱乐的活动。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失落,因为他可以依靠写诗来与自然对话,排遣寂寞,享受郡斋的清幽生活。“云山”指代远离尘世的地方,与首联中“斋中潇洒胜禅师”相呼应,突出了郡斋的环境特点。这一联通过对比,写出了诗人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在变化中找到的新乐趣,体现了他的乐观和对生活的热爱。颈联“半雨黄花秋赏健,一江明月夜归迟”:此联描绘了两幅优美的画面。秋天,细雨绵绵,诗人兴致勃勃地欣赏着盛开的菊花,精神健旺;夜晚,明月倒映在江面上,诗人流连忘返,陶醉于这宁静美好的景色之中,迟迟不愿归去。“半雨”“一江”对仗工整,将秋天清霖吹面、秋高气爽、黄花清香、江清月白的景象表现得典型而到位。“健”“迟”两个字用得极为精妙,“健”字写出了诗人赏菊时的兴致之高,“迟”字则生动地表现出诗人观赏江月时的痴迷与沉醉。这一联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潇洒生活和高雅情趣。尾联“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前一句直抒胸臆,诗人认为世间的荣辱得失不值得一提,表现出他对名利的淡泊和豁达的胸怀。后一句借典抒情,以“塞上衰翁”自比,运用了塞翁失马的典故,暗示自己虽然遭贬,但也能像塞翁一样,懂得祸福相依的道理,乐享山水,陶醉其中。这一联既总结了全诗,点明了诗人郡斋潇洒生活的缘由,又升华了主题,体现了诗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心境和高尚情操,与他在《岳阳楼记》中所表达的思想相契合。
下一篇:宋·陈舜俞《开先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