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iān
péng
dān
zhī
shèng
yǒu
gǎn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3
cháng
péng
zhōu
sòng
dān
xiáng
yún
jìng
chǐ
zhào
jīn
pán
zhī
shēn
lǎo
nóng
sāng
duǒ
yāo
hóng
mèng
kàn

译文

常常回忆起在彭州观赏牡丹的情景,那盛开的牡丹如同直径数尺的绚丽祥云,光彩照人,映照在盛放它们的金盘之上。哪里会想到如今自己已经年老,身处这从事农桑的乡野之地,只能在梦中看到那一朵艳丽无比的红色牡丹了。

逐句剖析

"常记彭州送牡丹":常常回忆起在彭州观赏牡丹的情景,

"祥云径尺照金盘":那盛开的牡丹如同直径数尺的绚丽祥云,光彩照人,映照在盛放它们的金盘之上。

"岂知身老农桑野":哪里会想到如今自己已经年老,身处这从事农桑的乡野之地,

"一朵妖红梦里看":只能在梦中看到那一朵艳丽无比的红色牡丹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忆天彭牡丹之盛有感》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七言绝句。陆游曾在成都生活六年,期间对彭州牡丹极为喜爱,每年春天都会观赏彭州牡丹盛开的风姿。他在调离成都回到朝廷的前夕,写下了《天彭牡丹谱》。而《忆天彭牡丹之盛有感》是他离开蜀地多年后,在经历诸多人生起伏与丧乱,处于失意之时所作,通过对往昔彭州牡丹盛景的回忆,抒发内心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平易晓畅,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运用了对比、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将过去的美好与现在的落寞相对比,回忆为虚,现实为实,使情感表达更加真挚强烈,富有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将过去在彭州见到的牡丹盛放之景与如今年老居于乡野的状况进行对比,“常记彭州送牡丹,祥云径尺照金盘”是昔日所见牡丹的华丽盛大,“岂知身老农桑野”则是如今身处乡野的现实,突出了今昔境遇的变化,增添了感慨之情。虚实结合:“常记彭州送牡丹,祥云径尺照金盘”是对过去在彭州看到牡丹的回忆,属于虚写,展现出牡丹的艳丽与壮观;“岂知身老农桑野,一朵妖红梦里看”写现在身处乡野的自己只能在梦中见到牡丹,是实写,虚实相生,强化了对往昔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如今无奈的情绪。

2. 分段赏析

“常记彭州送牡丹,祥云径尺照金盘”:开篇诗人便直入回忆,“常记”二字表明对往事记忆深刻。“彭州送牡丹”点明地点和事件,彭州在古时就以盛产牡丹闻名。“祥云径尺照金盘”则生动描绘出牡丹盛放的壮观华丽之态,如天边直径数尺的祥云般绚丽,光彩照在盛放牡丹的金盘上,画面感极强,展现出诗人对曾经所见牡丹盛景的怀念与赞美,也让读者感受到当年牡丹的艳丽无双。“岂知身老农桑野,一朵妖红梦里看”:“岂知”一词转折,将思绪拉回现实。如今诗人年老,身处“农桑野”,即乡野之间从事农事,与往昔观赏牡丹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岁月变迁与人生境遇的变化。“一朵妖红梦里看”,只能在梦中见到那艳丽的牡丹,一个“梦”字,既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的深深眷恋,也透露出如今无法再亲眼目睹牡丹之美的无奈与遗憾,余味悠长,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宋无《五杂组》

下一篇:宋·张耒《朝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