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百亩桑":就像诸葛亮曾拥有百亩的桑田,
"景略十具牛":王猛早年也曾有十头牛,
"岂无子孙念":难道他们没有为子孙考虑吗,
"饱暖自可休":但他们觉得能让子孙们吃饱穿暖也就足够了。
"种桑吾庐西":我在自家房屋的西边种植桑树,
"微径出南陌":一条小路从那里延伸出去,通向南边的田野,
"三月叶暗园":到了三月,桑叶繁茂,使得园圃都变得阴暗起来,
"四月葚可摘":到了四月,桑葚就成熟可以采摘了。
# 葚:旧作:原作“甚”,据须溪本卷五改。
"戴胜枝上鸣":戴胜鸟在枝头欢快地鸣叫,
"仓庚叶间飞":黄莺在桑叶间轻盈地飞舞,
"飞鸣各自得":鸟儿们自由自在地飞翔、鸣叫,各自都那么怡然自得,
# 得:旧作:原阙,据须溪本补。
"人生胡不归":人生在世,我为什么还不回归田园呢。
# 胡:旧作:原阙,据须溪本补。
"归家力农桑":回到家乡致力于农桑之事,
"慎莫愁贫贱":千万不要因为生活贫贱而忧愁,
# 愁:旧作:须溪本作“怨”。
"婚嫁就比邻":婚嫁之事就在邻居间进行,
"死生长相见":无论生死都能常常相见。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分段赏析
前四句“孔明百亩桑,景略十具牛。岂无子孙念,饱暖自可休。”:诗人开篇以诸葛亮和王猛的典故起笔。诸葛亮曾在成都有百亩桑田,表明自己的廉洁和对家人的安排;王猛未出仕前曾以牛车载货。诗人借这两位历史人物,暗示他们虽有非凡的政治才能和抱负,但也有着与田园相关的生活一面,为自己的种桑生活和人生思考找到历史参照,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功名利禄的豁达态度,即人不应只追求子孙的荣华富贵,能饱暖就已足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一种别样思考。中间四句“种桑吾庐西,微径出南陌,三月叶暗园,四月葚可摘。”:描述自己在庐西种桑,有小路通往南陌。三月时,桑叶生长繁茂,使园子变得阴暗;四月,桑葚成熟便可采摘。这几句详细描绘了种桑的地点和不同时节桑园的景象,展现出田园生活的生机与美好,表达诗人对种桑生活的关注与喜爱。后六句“戴胜枝上鸣,仓庚叶间飞,飞鸣各自得,人生胡不归?归家力农桑,慎莫怨贫贱,婚嫁就比邻,死生长相见。”:描绘戴胜鸟在枝头鸣叫、仓庚在叶间飞舞,它们自由自在,各得其乐。由此引发感慨,人生为何不归家致力于农桑呢?劝人不要抱怨贫贱,与邻里结为婚姻,长久相处。这几句借鸟儿之态,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并劝诫人们回归田园,珍惜平凡生活,深化了诗歌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