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曾闻有浯溪":曾经听说湘江一带有个浯溪,
"片帆今挂湘东西":如今小船挂帆行驶在湘江东西。
"上摩石崖与天齐":向上触摸石崖仿佛与天齐高,
"江头落日云凄凄":江头落日西沉,云朵凄凉。
"山昏雨暗哀猿啸":山色昏暗,雨幕阴沉,哀猿啼叫,
"步入烟萝转深峭":走进烟雾缭绕的藤萝,山势变得愈发幽深陡峭。
# 烟萝:被烟雾笼罩的藤萝。
"元颜千古迹不朽":元结和颜真卿的千古遗迹永不磨灭,
"星斗蛟龙两奇妙":文章如星斗,书法似蛟龙,二者皆奇妙。
"中兴当时颂大唐":当时歌颂大唐的中兴之象,
"大唐家国天为昌":大唐国家因上天庇佑而昌盛。
"妖环忽见诚非祥":突然出现杨贵妃实在不是吉祥之事,
# 妖环:指责杨玉环为女妖。
"土花失色急寿王":寿王因失去杨贵妃而黯然失色。
# 土花:指花色如土,不中看。唐玄宗的一名妃子叫武惠妃,她因病去世后,唐玄宗对宫中其他的嫔妃都没有看中,却对儿子寿王的妃子杨玉环一见钟情,想方设法霸为己有。先把杨玉环弄到宫中来做女官,赐号为太真;再为寿王娶了左卫郎将韦昭训的女为妾,然后将杨玉环偷偷摸摸地弄进宫来。
"明皇父子紊大纲":唐玄宗父子扰乱了伦理纲常,
"从此晏朝耽色荒":从此晚朝,沉迷于女色荒淫无度。
"天下黎庶暗罹殃":天下百姓暗中遭受祸殃,
# 罹:遭受。,黎庶:黎民百姓。遭受。
"击损梧桐按霓裳":为演奏《霓裳羽衣曲》砍坏梧桐树。
# 霓裳:指《霓裳羽衣曲》。
"谁知鼙鼓动渔阳":谁能料到渔阳响起叛乱的战鼓?
# 鼙鼓动渔阳:指安禄山反叛,战鼓震动渔阳一带。
"肃宗灵武何仓皇":肃宗在灵武即位是多么仓皇?
"回来张后年初芳":回来后张良娣正当青春美貌,
"前杨后李真匪良":前面的杨国忠,后面的李辅国实在不是良善之辈。
# 前杨后李:前面的杨国忠,后面的李辅国。
"养以天下理所常":以天下奉养君主本是常理,
"胡为南内成凄凉":为何唐玄宗在南内变得如此凄凉。
"三千宫女为谁妆":三千宫女又为谁梳妆打扮?
"空遗两鬓愁秋霜":只留下两鬓如秋霜般忧愁的白发。
"千载父子堪悲伤":千年来这父子之事实在令人悲伤,
"修身齐家肇明皇":修身齐家的缺失始于唐玄宗。
"后来历历事愈彰":后来的事一件件愈发明显,
"源流有自咎谁当":事情的根源有迹可循,该归咎于谁呢。
"岂惟当时留锦囊":难道仅仅是当时留下锦囊故事,
"至今人说马嵬坡下尘土香":直到现在人们还说起马嵬坡下尘土留香。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浯溪摩崖怀古》作为一首七言古诗,生动展现了诗人游览浯溪时的种种见闻与感悟。诗的开篇,描绘出诗人置身于浯溪那萧索的氛围中。在此情此景里,他偶然发现元结撰文、颜真卿书写的颂碑,碑文与书法皆精妙绝伦,不禁感叹这是上天曾对大唐昌盛的垂青。随后,诗的笔触一转,痛陈唐玄宗父子沉溺女色的行径。他们对朝政的荒废,让天下百姓深陷苦难的深渊。安史之乱的战火中,唐肃宗匆忙于灵武即位。然而,即便如此,唐朝的混乱局面并未改善,后妃与宦官依旧肆意弄权,致使唐玄宗在南内宫苑中度过愁苦的晚年。诗人深刻反思,指出唐玄宗未能在修身齐家方面做出表率,实应对唐朝的衰败负主要责任,不能仅将过错归咎于杨贵妃。整首诗言辞沉重,深刻地批判了唐代封建统治者的种种行为。品读此诗,犹如警钟在耳,让人不禁对历史的兴衰更迭产生无尽的感慨与思考。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江头落日云凄凄”“山昏雨暗哀猿啸”等句,借凄凉的自然景色,如落日、凄云、昏山、暗雨、哀猿等,烘托出对历史兴衰的悲叹之情。对比:将大唐中兴时的昌盛与后期因统治者荒淫导致的衰败进行对比,如“中兴当时颂大唐,大唐家国天为昌”与“天下黎庶暗罹殃”对比,突出历史变化,强化主题。用典:诗中大量叙述唐朝历史典故,如“妖环忽见”“土花失色急寿王”“击损梧桐按霓裳”“鼙鼓动渔阳”等,将历史事件串联,清晰展现唐朝由盛转衰过程,借史实表达对统治者的批判。
3. 分段赏析
开篇至“星斗蛟龙两奇妙”:诗人先叙述听闻浯溪,如今挂帆前来,描绘摩崖石刻高耸与周边景色,“江头落日云凄凄”奠定怀古的悲凉基调,“元颜千古迹不朽,星斗蛟龙两奇妙”赞叹元结文章与颜真卿书法。“中兴当时颂大唐”至“击损梧桐按霓裳”:回顾大唐中兴昌盛,笔锋一转,写杨贵妃出现打破平静,“妖环忽见诚非祥”点明其对国家的不祥影响,叙述唐玄宗为取悦杨贵妃的种种行为,如“击损梧桐按霓裳”,揭示其荒淫误国。“谁知鼙鼓动渔阳”至“胡为南内成凄凉”:描述安史之乱爆发,肃宗灵武即位的仓皇,以及后续宫廷内张良娣与李辅国弄权,唐玄宗被幽禁南内的凄凉,展现唐朝内忧外患的混乱局面。“三千宫女为谁妆”至结尾:以三千宫女无人妆扮,唐玄宗两鬓秋霜,感慨唐朝兴衰,强调唐玄宗修身齐家不当是祸端根源,指出历史教训明显,至今马嵬坡仍被人提及,表达对这段历史的沉痛反思。
上一篇:宋·晁端礼《蓦山溪·春来心事》
下一篇:宋·无名氏《咏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