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àn
西
lóu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3
西
lóu
shàng
háo
xióng
jǐn
xiù
shēng
xiāo
zài
bàn
kōng
wàn
yīn
xún
chéng
jiǔ
nián
róng
yòu
qiū
fēng
zhú
guāng
yìng
zhū
bèi
jiǔ
yùn
tiān
jiá
hóng
guī
yíng
liáng
gèng
kān
ài
chí
shàng
yuè
fāng
zhōng

译文

西楼上前人的遗迹依然是那样地豪雄,锦锈般华美的笙箫声声缭绕在空中。当时远行万里并未认真考虑,谁知竟成了久客,一年年飘忽而去,如今楼头又刮起了秋风。烛光低照着珍珠帘幕,显得特别华美,酒后慢慢泛出醉晕,舞女的双颊更加润红。迎着秋风转回驿舍,归路越发地可爱,隋将军的摩诃池上,明月正挂在高空。

逐句剖析

"西楼遗迹尚豪雄":西楼上前人的遗迹依然是那样地豪雄,

# 尚豪雄:依然很有气派。,西楼遗迹:西楼为五代时蜀国权臣的故宅。《宋诗纪事》卷二十三章质夫《运司园亭诗》序云:“成都转运司园庭,盖伪蜀时权臣故宅也。清旷幽静,随处皆有可乐者。”

"锦绣笙箫在半空":锦锈般华美的笙箫声声缭绕在空中。

# 在半空:夸张地形容歌舞乐曲声传得很远。,锦绣笙箫:指席间有歌妓助兴,有乐器伴唱。锦绣,代指美人。笙箫,指乐器。

"万里因循成久客":当时远行万里并未认真考虑,谁知竟成了久客,

# 因循:轻率,随便。

"一年容易又秋风":一年年飘忽而去,如今楼头又刮起了秋风。

# 一年容易又秋风:化用王安石《愁台》诗:“万事因循今白发,一年容易即黄花。”容易,轻易,草草,不注意。

"烛光低映珠鞴丽":烛光低照着珍珠帘幕,显得特别华美,

# 珠鞴:饰有珍珠的衣衫。鞴,单衣。

"酒晕徐添玉颊红":酒后慢慢泛出醉晕,舞女的双颊更加润红。

"归路迎凉更堪爱":迎着秋风转回驿舍,归路越发地可爱,

# 归路:指宴罢而归。

"摩诃池上月方中":隋将军的摩诃池上,明月正挂在高空。

# 月方中:月亮已升至天空的正中。,摩诃:池名,故址在今成都市旧县城东南。为隋代萧摩诃所置,故名。一说为隋代蜀王杨秀所筑,其名为胡僧所取。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宴西楼》乃宋代诗人陆游所作的七言律诗。此诗生动展现了宴会的奢华之态,音乐与歌舞交织的热烈场景跃然纸上。在对绚烂生活的细致描摹中,隐隐透露出陆游尚未建立功业的惆怅,以及对时光空逝的悲哀。诗的前半部分对仗极为工整,对宴会画面的刻画细腻入微,声色俱全;后半部分则笔锋一转,情感真挚而凄壮,极易触动人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宴西楼》由宋代诗人陆游创作。1174年(淳熙元年),陆游以蜀州通判摄理知州,六月于成都西楼宴饮后,宴会的繁华场景与自身长久漂泊且功业未就的现实形成反差,心中诸多感慨,遂有感而发写下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感怀诗。诗中描绘了成都西楼宴饮的场景,西楼遗迹尽显豪雄,宴会之上锦绣笙箫,烛光映照下女子服饰艳丽、酒晕添颊红,营造出一种热闹且奢华的氛围。同时,通过回忆自身万里漂泊、久客他乡的经历,以及感慨时光易逝,一年又逢秋风,体现了诗人长期壮志难酬的失落与无奈。诗中表达了诗人虽身处热闹宴会,却因功业未立而生出的惆怅与悲愤,借景抒情,在宴会后的归途赏爱清凉月色与池上明月,透露出其内心复杂而深沉的情感,既有对当下美景的喜爱,更有对往昔壮志的追怀和对现实境遇的不甘。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一年容易又秋风”借秋风这一意象,抒发时光匆匆流逝的感慨;“归路迎凉更堪爱,摩诃池上月方中”描绘宴后归途中的清凉月色之景,表达了对眼前景色的喜爱,同时也隐含着复杂的内心情绪。对比:宴会的热闹华丽与诗人“万里因循成久客”的漂泊孤寂形成对比,乐景衬哀情,更凸显出诗人功业未立的惆怅。细节描写:“烛光低映珠幰丽,酒晕徐添玉颊红”通过对烛光映照、女子饮酒后脸颊泛红等细节的刻画,细腻地展现出宴会中的场景和氛围。烘托:“锦绣笙箫在半空”描绘出宴会上音乐声缭绕、华丽非凡的场景,通过对宴会奢华氛围的渲染,烘托出热闹的宴会气氛。

3. 分段赏析

前四句,诗人回忆往昔从蜀地前往陕西途中的所见所感,那段从军南郑的峥嵘岁月,如在眼前。诗句对仗极为工整,对场景的描绘生动形象,情景交融,将曾经的画面鲜活地展现出来。而后四句,诗人笔锋一转,直抒不甘在故乡终老的悲愤,情真意切,凄壮动人。尤其是颈联,深刻地体现出他对现实的强烈失落。首联“西楼遗迹尚豪雄,锦绣笙萧在半空”,紧扣诗题,聚焦宴饮之地西楼。“豪雄”二字,为西楼定下不凡基调,次句进一步渲染其繁华,“锦绣笙箫”尽显豪华,歌乐之声此起彼伏,暗合“宴”字。“在半空”三字,更是将西楼高耸入云的姿态描绘得栩栩如生。颔联“万里因循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由当下宴饮之景,引发诗人羁旅长久却一事无成的感慨。“因循”一词,道尽时光虚度、功业未就的无奈。陆游自1170年入川,至写此诗时已五年,长期漂泊他乡。他本胸怀报国大志奔赴南郑前线,却因王炎卸任而离开,此后数年无所建树。岁月如流,壮志消磨,这对爱国心切的他而言,是巨大的精神折磨。“因循”“容易”“成”“又”等词,饱含深沉的叹息。颈联“烛光低映珠鞴丽,酒晕徐添玉颊红”,回归眼前宴饮场景。烛光柔和,映照出女子华美的服饰,更显娇俏;酒意上涌,她们的脸颊愈发红润。此联营造出温馨旖旎的氛围,但结合颔联的悲叹,不难发现其中隐藏着无奈与颓唐。诗人沉醉于西楼宴饮,在美人环绕中,实则是为了排遣内心的苦闷。尾联“归路迎凉更堪爱,摩诃池上月方中”,描绘宴后归途之景。夜凉拂面,摩诃池上明月高悬。宴会上的笙歌暂时驱散了心中的愁绪,面对此景,诗人心生喜爱。至此,诗的情感节奏上扬,以景作结,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陆游《宴西楼》以宴饮起笔,前半绘西楼奢华,尽显宴乐之盛,对仗工巧,画面明艳。后半笔锋一转,借久客之叹、秋风之感,抒发壮志未酬的悲愤,乐景衬哀情,反差强烈。尾联以景结情,于清冷月色中,将复杂情绪融于景,尽显其沉郁顿挫的诗风,读来令人感怀万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玉孃《长信宫》

下一篇:宋·熊克《劝农十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