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人金玉满堂而不贪":目睹他人满屋金银珠玉却不生贪念,
"看人凤阁鸾台而不妒":望见他人身居高位显爵亦不起妒心。
# 凤阁鸾台:唐代改中书省为凤阁,门下省为鸾台,合称鸾台凤阁,相当于宰相职位。此处指高官厚禄。一作鸾台凤阁。
"自疑是南岳懒瓒师":暗自揣度自己许是南岳那位超脱尘世的懒瓒禅师,
"人言是前身黄叔度":世人却说我的前世应是东汉德行高尚的黄叔度。
# 黄叔度:《世说新语》中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黄叔度是一牛医的儿子,出身寒微,但却有像颜回一样的德行。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古体诗,也是一首自赞诗。以直白的语言勾勒自我品格,核心是表达对淡泊心境与独立人格的坚守,体现了诗人对精神境界的自我期许,也暗含对自身品格的笃定。
2. 写作手法
象征:“见人金玉满堂而不贪,看人凤阁鸾台而不妒”“金玉满堂”象征财富,“凤阁鸾台”(古代高官居所)象征权势,二者共同代表世俗的功名利禄。“南岳懒瓒师”(唐代高僧,以隐逸淡泊著称)象征超脱物外的出世情怀;“黄叔度”(东汉名士,以品德高洁闻名)象征安贫乐道的入世操守。诗人以这两个历史人物自比,暗含对自身品格的定位,兼具淡泊与高洁。对比:“见人金玉满堂而不贪,看人凤阁鸾台而不妒”“不贪”“不妒”的自我修养,与“金玉满堂”“凤阁鸾台”的世俗欲望形成鲜明对照,突出诗人对功名利禄的超脱,以及对内在品格的坚守。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直抒胸臆,显淡泊之志。“见人金玉满堂而不贪,看人凤阁鸾台而不妒”,开篇以两个“不”字直陈心志:面对他人的财富(金玉满堂)能保持不贪之心,面对他人的高位(凤阁鸾台,代指朝廷要职)能做到不妒。这两句摒弃修饰,以朴素的对比,直接展现自己对物质与权势的超脱态度,字里行间透着对世俗欲望的疏离,奠定了全诗淡泊自守的基调。后两句:借典自喻,彰品格之高。“自疑是南岳懒瓒师,人言是前身黄叔度”,转而以典故自比。南岳懒瓒师(唐代高僧,以隐逸淡泊著称)代表超然物外的出世情怀,诗人“自疑”为此,暗含对归隐闲逸、不慕荣利的自我认同;黄叔度(东汉名士,以品德高洁、气度宽宏闻名)是世人眼中的君子典范,“人言”其为前身,则从他人视角印证自己的品格追求。两句一“自疑”一“人言”,内外呼应,既显对精神境界的自我期许,也暗含对自身品格的笃定,将前两句的“不贪不妒”落到具体的人格理想上,使情感从对世俗的超脱,升华为对高尚品格的坚守与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