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马云雕久绝尘":云旗飘战马嘶尘头滚滚,
# 久绝尘:绝尘:指行军速度极快。久:一作“共”。,云雕:指画有虎熊与鹰隼的旗帜。雕:一作“骓”。,铁马:铁骑,指强大的军队。
"柳营高压汉营春":大军浩荡直奔长安古城。
# 汉营:指西汉长安宫殿。营:一作“宫”。,柳营:细柳营,西汉周亚夫屯兵之地,这里比喻诸葛亮的军营。
"天晴杀气屯关右":函谷关西战鼓号角正响,
# 关右:函谷关以西的地方,在今陕西省中部地区。,杀气:战争氛围。,晴:一作“清”。
"夜半妖星照渭滨":一颗将星坠落渭水之滨。
# 妖星:古人认为天上若有彗星或流星一类的东西出现,就预示着灾难的降临。
"下国卧龙空寤主":蜀国卧龙空自忠心耿耿,
# 寤:一作“误”,卧龙:指诸葛亮。,下国:指偏处西南的蜀国。
"中原逐鹿不由人":统一大业终究难以完成。
# 由:一作“因”。,中原逐鹿:争夺政权。逐:一作“得”,得鹿比喻在夺取政权的斗争中获得胜利。
"象床锦帐无言语":神龛里的遗像默默无语,
# 象床锦帐:五丈原诸葛亮祠庙中神龛里的摆设。锦:一本作“宝”。
"从此谯周是老臣":只好让那谯周随意而行。
# 老:一作“旧”。,谯周:字允南,巴西西充(今四川阆中)人,曾任蜀汉光禄大夫,在诸葛亮死后深得后主刘禅宠信。公元263年(蜀汉炎兴元年)魏入蜀,劝刘禅降魏,遂被封为阳城亭侯。在晋官至散骑常侍。
晚唐诗人,花间词派鼻祖
温庭筠(801?~ 866?),唐代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至国子助教。温庭筠为晚唐词坛巨擘,为词史上大力写词的第一人,大都收入《花间集》。其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与韦庄并称“温韦”。词的题材取向以男女情爱、相思恨别为主,注重表现女性的容貌情怀;语言追求秾艳华丽。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今存乐府诗、咏史诗、山水行旅诗等。又工骈文,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菩萨蛮》《春愁曲》《商山早行》等。 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𦠆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唐代诗人温庭筠创作的一首律诗。此诗通过描写诗人路过五丈原时的所见所感,追思诸葛亮北伐曹魏的英勇事迹以及蜀汉政权最终的衰败结局。诗中既展现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与壮志未酬,也流露出对历史兴亡变迁的感慨和对蜀汉命运的叹惋。全诗意境雄浑,情感深沉,用典贴切,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人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将谯周力主降魏导致蜀汉覆亡的误国之举,与诸葛亮鞠躬尽瘁匡扶蜀汉的忠义之行相对照。两种截然不同的历史选择在诗中激烈碰撞,无需直言,后主刘禅的昏聩无能,以及谯周卖主求荣的丑恶嘴脸,已在读者心中勾勒出清晰的轮廓,字里行间尽显历史的沧桑与深刻的批判意味。用典:“逐鹿”用《史记》中“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典故,点明争夺天下;“象床锦帐”指代刘禅,“谯周是老臣”以谯周劝刘禅投降事,批判其误国行径。借景抒情:“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借五丈原的阴沉气象,渲染悲剧氛围,表达对诸葛亮病逝的悲痛与惋惜。以虚写实:此诗全篇意蕴深邃,情感沉郁凝重。前半部分以虚实相生之笔,借由想象中的场景,生动勾勒出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让往昔风云如在眼前。
3. 分段赏析
“铁马云雕久绝尘,柳营高压汉营春。”开篇以宏大的视角描绘往昔蜀汉军队的威武之姿,“铁马”“云雕”展现出军队装备精良、气势磅礴,“久绝尘”强调时光流转,曾经的辉煌已渐渐远去。“柳营”若作“宫”,更增添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仿佛让人看到蜀辉煌气象直逼汉室。此句通过对过去场景的追忆,为全诗奠定了深沉的基调。“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这两句转而描写当时的环境氛围,“天清”本是美好的景象,却与“杀气”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战争的残酷与紧张。“妖星”这一意象在古代常象征着不祥之事,此处用来烘托诸葛亮北伐时的艰难处境以及最终的悲剧结局,增添了一种神秘而悲壮的色彩。“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颈联由景入情,直接表达对诸葛亮的惋惜之情。“卧龙”指代诸葛亮,“空寤主”指出他虽竭尽全力想要辅佐君主成就大业,却未能如愿。“中原逐鹿”形象地描绘出当时各方势力争夺天下的激烈局面,“不由人”则体现出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和不可抗拒性,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无奈。“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尾联以景作结,通过描写蜀汉曾经的繁华如今已归于寂静,“象床锦帐”象征着蜀汉的荣华富贵,如今却“无言语”,更显凄凉。“谯周是老臣”一句,看似只是陈述一个事实,实则意味深长,谯周后来力劝刘禅投降,标志着蜀汉的灭亡,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蜀汉政权衰败的痛心疾首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4. 作品点评
该诗艺术构思独具匠心,前四句以虚写实,通过"铁马云雕共绝尘"等意象重构历史场景,将读者带入诸葛亮北伐的壮阔图景;后转为述议交融,借"天清杀气屯关右"的天象隐喻与"下国卧龙空寤主"的史家笔法,在虚实交织中完成对历史兴亡的深刻反思。尾联"谯周是老臣"的辛辣反讽,以谯周苟安降魏的行径反衬诸葛亮鞠躬尽瘁的形象,既凸显其"挽狂澜于既倒"的中流砥柱作用,又以星陨五丈原的意象强化了忠贞之士壮志难酬的悲剧意蕴,使全诗呈现出沉郁顿挫的情感张力与深邃的历史哲思。
# 成事在天,唯有鞠躬尽瘁而已。武侯知己。
明末清初钱谦益《五朝诗善鸣集》
# 七八是题后托笔,言亮卒后,蜀汉尤人,老臣唯一谯周,卒说后主降魏耳。
明唐汝询《唐诗解》
# 结句结束上文者,正法也;宕开者,别法也。上官昭容之评沈宋,贵有余力也。“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贵有远神也……温飞卿《五丈原》诗以“谯周”结武候,《春日偶成》以“钓渚”结旅情。刘长卿之“白马翩翩春草绿,邵陵西去猎平原”,宕开者也。
清贺裳《围炉诗话》
# 二三可以言目今,亦可以言武侯当年,是活句。
清胡以梅《唐诗贯珠》
# 《出师》二表是也,天意不可知(“下国卧龙”二句下)。诮之比于痛骂(末句下)。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首言铁马云骓,当时争战,久已绝尘矣。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
# 第二句借用细柳营比武侯之营。五丈原在武功,东望𥂚厔,有汉离宫。然终是凑句,不佳。
清姚鼐《五七言近体诗钞》
# 收二句痛煞、愤煞之言,却含蓄无穷。
清许印芳《精选五七言律耐吟集》
# 《过陈琳墓》、《经五丈原》、《苏武庙》三诗,手笔不减于义山。温、李齐名,良有以也。
清余成教《石园诗话》
上一篇:唐·白居易《秋虫》
下一篇:唐·崔怀宝《忆江南·平生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