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园傲吏养生主":漆园中那位傲然的官吏,主张顺应自然以养生命,
"栗里高人归去来":栗里那位高洁的隐士,吟诵着《归去来兮辞》回归田园。
"俱作放翁新受用":他们的(处世之道),都成了我放翁新的领悟与受用,
"不妨平地脱尘埃":不妨在平凡生活中超脱尘世纷扰。
"松崖壁立临樵坞":松树覆盖的悬崖笔直矗立,俯瞰着樵夫的屋舍,
"竹径蛇蟠上啸台":竹林小径如蛇盘绕,通向山顶的啸台。
"送尽夕阳山更好":看尽夕阳沉落,山色反而愈加美好,
"与君踏月浩歌回":与你踏着月光,放声高歌而归。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分段赏析
首联“漆园傲吏养生主,栗里高人归去来”开篇用典。“漆园傲吏”指庄子,他主张顺应自然的“养生”之道;“栗里高人”指陶渊明,他作《归去来兮辞》表达归隐田园的志向。诗人以历史上这两位著名的隐逸高人起兴,暗示自己登临东山时的心境,追求精神的自由。颔联“俱作放翁新受用,不妨平地脱尘埃”紧承上联,直抒胸臆。“放翁”是陆游自号。诗人表明,无论是庄子的逍遥哲理还是陶渊明的归隐情趣,成为他此刻登山的最新精神享受。颈联“松崖壁立临樵坞,竹径蛇蟠上啸台”转而描绘登山途中所见的东山实景。“松崖壁立”刻画出陡峭山崖上松树挺拔的姿态;“竹径蛇蟠”形容竹林小径如蛇般蜿蜒盘旋,通向高处的“啸台”。这两句勾勒出山势的峻峭和路径的幽深,营造出清幽的登山意境。尾联“送尽夕阳山更好,与君踏月浩歌回”写登顶后流连忘返直至月下。“送尽夕阳”点明时间推移,日已西沉,然而诗人却说“山更好”,一反夕阳引发惆怅的常情,捕捉到日落后山景的清幽静谧之美。最终,诗人与同伴在月光下踏歌而归,“踏月”勾勒出月下行走的意境,“浩歌”则痛快淋漓地抒发了内心难以抑制的畅快豪情与对自然山色的沉醉满足。
上一篇:宋·赵友直《赠别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陆游《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