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éng
xīn
tíng
sòng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3
qīng
liáng
yuè
yóu
jiū
kōng
zhòng
shēng
xīn
shuǐ
jìng
yǐng
xiàn
zhōng
rěn
guān
chén
láo
chéng
zhuó
fēng
dòng
lái
chén
láo
hái
jué
hǎi
xìng
chéng
yuán
làng
shí
hún
hún
chéng
chè
shì
niè
pán
mén

译文

菩萨如清凉明月,遨游于空明澄澈之境。众生之心若如清水般纯净,觉悟便会如影映现其中。以坚韧之心观照降伏尘世烦忧,犹如水波澄清、泥沙沉底。当利衰毁誉等八风动地而来,烦忧又会如浪涛重新翻涌。觉悟之海本性澄明圆满,生起波澜时难免浑浊。但浑浊与澄明本自一体,这便是通往超脱的门径。

逐句剖析

"菩萨清凉月":菩萨如清凉明月,

"游于毕究空":遨游于空明澄澈之境。

"众生心水净":众生之心若如清水般纯净,

"菩提影现中":觉悟便会如影映现其中。

"忍观伏尘劳":以坚韧之心观照降伏尘世烦忧,

"波澄泥著底":犹如水波澄清、泥沙沉底。

"八风动地来":当利衰毁誉等八风动地而来,

"尘劳还复起":烦忧又会如浪涛重新翻涌。

"觉海性澄圆":觉悟之海本性澄明圆满,

"浪时无不浑":生起波澜时难免浑浊。

"即浑即澄彻":但浑浊与澄明本自一体,

"个是涅盘门":这便是通往超脱的门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澄心亭颂》为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该作品被收录于《黄庭坚诗全集》第64章。此诗主旨清晰易解,其中“即浑即澄彻”一句,是对“澄心”境界的核心诠释,生动且直观地展现了禅宗哲学的精髓。需要说明的是,诗中阐释的“澄心”境界,并非先验主义绝对论中“四大皆空”“六根清净”的概念,也不是通过冥想进入“西方净土”的神秘修行体验,而是“人世间”与“出世间”相互交融的沉浸式超越,恰似“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所描绘的超越性现实状态。也就是说,这是经过深入思考后,对人类精神生活双重合理性的智慧选择。它既将世人的佛教信仰从宗教执念中解脱出来,又倡导追求思想解放的精神寄托与充满活力的理性生活,如同“弄潮儿”在浪尖激情驰骋,既逍遥自在又保持理性清醒。总之,“澄心”境界并非指向万有寂灭、“心如死灰”的灵魂归宿,而是聚焦于万象更新的现实世界中,实现“吾与点也”般的精神愉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哲理诗。诗歌围绕“澄心”境界展开,阐释禅宗哲学精髓,表达了“人世间”与“出世间”叠合的沉浸式超越及感性活泼的理性生活追求。

2. 写作手法

比喻:“众生心水净,菩提影现中”将众生之心比作水,把“菩提”(觉悟)喻为水中倒影,生动表明内心纯净如澄澈之水时,觉悟便会自然显现,以常见的生活现象阐释抽象的修行道理,通俗易懂。对比:“忍观伏尘劳,波澄泥著底。八风动地来,尘劳还复起”形成前后对比,先写通过修行克制使内心如波平泥沉般平静,后写外界“八风”(利、衰等八种境遇)袭来时,尘劳烦恼又重新泛起,突出修行过程的反复与艰难。

3. 分段赏析

“菩萨清凉月,游于毕究空”两句以“清凉月”喻菩萨,点明菩萨遨游于空明澄澈之境,奠定了诗歌空灵超脱的基调。一个“游”字赋予菩萨灵动之感,展现出超凡脱俗的自由状态。“众生心水净,菩提影现中”将众生之心比作水,说明当内心纯净无染时,“菩提”(觉悟)便会如同水中倒影般自然显现。此句用形象的比喻,阐述心性与觉悟的关系,通俗易懂。“忍观伏尘劳,波澄泥著底”描述以坚韧之心观察并降伏尘世的烦恼与辛劳,如同水波平息,泥沙沉淀,使内心恢复平静澄澈,体现修行中克制与沉淀的过程。“八风动地来,尘劳还复起”指出即便经过修行让内心平静,但当外界的各种诱惑、干扰(八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如同狂风般袭来时,尘劳烦恼仍会重新泛起,揭示修行的艰难与反复性。“觉海性澄圆,浪时无不浑”把觉悟之海比作本性澄澈圆满的水,当泛起波浪时就会变得浑浊,说明觉悟之性虽本自清净,但受外界影响仍会被遮蔽,形象地解释了心性与外界干扰的关系。“即浑即澄彻,个是涅盘门”点明浑浊与澄澈本为一体,认清这一点,便是通往“涅盘”(超脱生死)的门径。此句打破对清净与浑浊的对立认知,体现禅宗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是对“澄心”境界的核心诠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尧同《嘉禾百咏·芙蓉塘》

下一篇:宋·释心月《偈颂一百五十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