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中有人性":兽类中有像人一样尊老爱幼爱同类的美德,
"形异遭人隔":因为是兽形,所以被人远远排斥在外。
"人中有兽心":有的人人面兽心,
"几人能真识":有几人能直接看清。
"古人形似兽":兽心安可测古人容貌粗犷,外形似兽,
"皆有大圣德":个个都有救世扶人的崇高品德。
"今人表似人":今人长得油头粉面,
"兽心安可测":怀揣兽心如何能看得透。
# 安可测:怎能揣测。
"虽笑未必和":当面对你笑未必心怀好意,
# 和:和善。
"虽哭未必戚":看他涕泗横流未必真的伤心悔改。
# 戚:悲伤。
"面结口头交":当面说跟你交朋友,
"肚里生荆棘":心里早就想好了伤害你的毒计。
"好人常直道":好人心直口直,
# 直道:与邪道相对,即正直之道。
"不顺世间逆":不追随有违道德的世间潮流。
# 逆:背逆。
"恶人巧谄多":恶人花言巧语坑蒙拐骗,
# 巧谄:巧,花言巧语;谄,献媚取宠。
"非义苟且得":什么不义之财得捞就捞。
"若是效真人":应该以真人为榜样,
# 真人:道家称“修真得道”或“成仙”的人。
"坚心如铁石":坚定信念不动摇。
"不谄亦不欺":不谄媚巴结权贵,也不欺侮贫穷弱小,
"不奢复不溺":不奢侈浪费,不沉溺酒色而渎职。
# 溺:沉溺。
"面无吝色容":脸上没有犯难的神态,
"心无诈忧惕":心中无诈无忧无惧。
# 忧惕:不欺骗,不担忧,不畏惧。
"君子大道人":做人天下为公,
"朝夕恒的的":朝朝夕夕永远光明磊落。
# 的的:鲜明显著。
中唐诗人,苦吟诗人代表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嵩山,近五十岁中进士,任溧阳县尉。元和间,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卒后友人私谥贞曜先生。孟郊与韩愈齐名,并称“韩孟”。又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其现存诗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虽然题材内容不同,但都显示出思深意远、造语新奇、骨寒神清、峭崛瘦硬的总体风格,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意识和独特的审美特征。代表作品有《感怀》《伤春》《征妇怨》等。著有《孟东野诗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哲理诗。诗歌围绕择友这一主题展开,深刻剖析人性,指出不能仅以貌取人,因为兽有人性会遭人隔阂,人有兽心却难被识破。诗中对比古人与今人,感慨今人表面似人却难测兽心。最后提出要效仿真人,坚守内心,做到不谄不欺、不奢不溺,成为坚守大道的君子。
2. 分段赏析
开篇至“几人能真识”:指出兽中有人性却因外形被人隔阂,人中有兽心却难以被真正识别,引发读者对人性表里不一的思考,为后文论述做铺垫。“古人形似兽”至“兽心安可测”:通过古今对比,赞美古人虽外形似兽却具大德,批判今人看似人形却兽心难测,表达对当下社会人心不古的忧虑。“虽笑未必和”至“肚里生荆棘”:细致刻画虚伪之人的表现,表面的笑与哭并非真心,看似结交实则心怀恶意,展现出人际交往中的虚假与险恶。“好人常直道”至“非义苟且得”:将好人的正直坦率与恶人巧言谄媚、非义获利进行对比,彰显两种不同品行,突出诗人对正直品德的褒扬。“若是效真人”至结尾:提出要效仿真人,坚守内心如铁石,做到不谄不欺、不奢不溺,内心坦荡,成为始终坚守大道的君子,点明诗歌主旨。
上一篇:唐·王之涣《九日送别》
下一篇:唐·李商隐《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