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u

朝代:唐作者:孟郊浏览量:1
shòu
zhōng
yǒu
rén
xìng
xíng
zāo
rén
rén
zhōng
yǒu
shòu
xīn
rén
néng
zhēn
shí
rén
xíng
shòu
jiē
yǒu
shèng
jīn
rén
biǎo
rén
shòu
xīn
ān
suī
xiào
wèi
suī
wèi
miàn
jié
kǒu
tóu
jiāo
shēng
jīng
hǎo
rén
cháng
zhí
dào
shùn
shì
jiān
è
rén
qiǎo
chǎn
duō
fēi
gǒu
qiě
ruò
shì
xiào
zhēn
rén
jiān
xīn
tiě
shí
chǎn
shē
miàn
lìn
róng
xīn
zhà
yōu
jūn
dào
rén
zhāo
héng

译文

兽类中有像人一样尊老爱幼爱同类的美德,因为是兽形,所以被人远远排斥在外。有的人人面兽心,有几人能直接看清。兽心安可测古人容貌粗犷,外形似兽,个个都有救世扶人的崇高品德。今人长得油头粉面,怀揣兽心如何能看得透。当面对你笑未必心怀好意,看他涕泗横流未必真的伤心悔改。当面说跟你交朋友,心里早就想好了伤害你的毒计。好人心直口直,不追随有违道德的世间潮流。恶人花言巧语坑蒙拐骗,什么不义之财得捞就捞。应该以真人为榜样,坚定信念不动摇。不谄媚巴结权贵,也不欺侮贫穷弱小,不奢侈浪费,不沉溺酒色而渎职。脸上没有犯难的神态,心中无诈无忧无惧。做人天下为公,朝朝夕夕永远光明磊落。

逐句剖析

"兽中有人性":兽类中有像人一样尊老爱幼爱同类的美德,

"形异遭人隔":因为是兽形,所以被人远远排斥在外。

"人中有兽心":有的人人面兽心,

"几人能真识":有几人能直接看清。

"古人形似兽":兽心安可测古人容貌粗犷,外形似兽,

"皆有大圣德":个个都有救世扶人的崇高品德。

"今人表似人":今人长得油头粉面,

"兽心安可测":怀揣兽心如何能看得透。

# 安可测:怎能揣测。

"虽笑未必和":当面对你笑未必心怀好意,

# 和:和善。

"虽哭未必戚":看他涕泗横流未必真的伤心悔改。

# 戚:悲伤。

"面结口头交":当面说跟你交朋友,

"肚里生荆棘":心里早就想好了伤害你的毒计。

"好人常直道":好人心直口直,

# 直道:与邪道相对,即正直之道。

"不顺世间逆":不追随有违道德的世间潮流。

# 逆:背逆。

"恶人巧谄多":恶人花言巧语坑蒙拐骗,

# 巧谄:巧,花言巧语;谄,献媚取宠。

"非义苟且得":什么不义之财得捞就捞。

"若是效真人":应该以真人为榜样,

# 真人:道家称“修真得道”或“成仙”的人。

"坚心如铁石":坚定信念不动摇。

"不谄亦不欺":不谄媚巴结权贵,也不欺侮贫穷弱小,

"不奢复不溺":不奢侈浪费,不沉溺酒色而渎职。

# 溺:沉溺。

"面无吝色容":脸上没有犯难的神态,

"心无诈忧惕":心中无诈无忧无惧。

# 忧惕:不欺骗,不担忧,不畏惧。

"君子大道人":做人天下为公,

"朝夕恒的的":朝朝夕夕永远光明磊落。

# 的的:鲜明显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择友》乃唐代文学家孟郊的一首诗。此诗恳切劝诫众人,尘世繁杂,人心难测,择友交友务必万分谨慎。莫以为与之往来者皆为仪表堂堂、言辞悦耳之人,须知有些人徒具人形,却暗藏兽心,甚至连部分野兽都不如。毕竟“兽中有人性,形异遭人隔”,那些温驯良善之兽,非但不会伤人,还能供人驱使,忠心耿耿为人效力。诗人以“兽形人性”之兽与“人形兽心”之人相较,鲜明揭示出衣冠禽兽之辈远比野兽可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苦吟诗人代表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嵩山,近五十岁中进士,任溧阳县尉。元和间,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卒后友人私谥贞曜先生。孟郊与韩愈齐名,并称“韩孟”。又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其现存诗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虽然题材内容不同,但都显示出思深意远、造语新奇、骨寒神清、峭崛瘦硬的总体风格,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意识和独特的审美特征。代表作品有《感怀》《伤春》《征妇怨》等。著有《孟东野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哲理诗。诗歌围绕择友这一主题展开,深刻剖析人性,指出不能仅以貌取人,因为兽有人性会遭人隔阂,人有兽心却难被识破。诗中对比古人与今人,感慨今人表面似人却难测兽心。最后提出要效仿真人,坚守内心,做到不谄不欺、不奢不溺,成为坚守大道的君子。

2. 分段赏析

开篇至“几人能真识”:指出兽中有人性却因外形被人隔阂,人中有兽心却难以被真正识别,引发读者对人性表里不一的思考,为后文论述做铺垫。“古人形似兽”至“兽心安可测”:通过古今对比,赞美古人虽外形似兽却具大德,批判今人看似人形却兽心难测,表达对当下社会人心不古的忧虑。“虽笑未必和”至“肚里生荆棘”:细致刻画虚伪之人的表现,表面的笑与哭并非真心,看似结交实则心怀恶意,展现出人际交往中的虚假与险恶。“好人常直道”至“非义苟且得”:将好人的正直坦率与恶人巧言谄媚、非义获利进行对比,彰显两种不同品行,突出诗人对正直品德的褒扬。“若是效真人”至结尾:提出要效仿真人,坚守内心如铁石,做到不谄不欺、不奢不溺,内心坦荡,成为始终坚守大道的君子,点明诗歌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之涣《九日送别》

下一篇:唐·李商隐《天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