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ǔ
sòng
bié

朝代:唐作者:王之涣浏览量:3
tíng
xiāo
rén
chù
dēng
gāo
qiě
sòng
guī
jīn
zàn
tóng
fāng
jiǔ
míng
zhāo
yīng
zuò
duàn
péng
fēi

译文

秋风萧瑟的蓟北,相熟的朋友本来就少,能去哪里登高远眺,并为你送行呢?今日暂且共饮这杯菊花酒,明日你我就该像断蓬般各自飘零了。

逐句剖析

"蓟庭萧瑟故人稀":秋风萧瑟的蓟北,相熟的朋友本来就少,

# 稀:少。,故人:老友,旧交。,萧瑟:形容寂寞、凄凉。,蓟庭:蓟地的庭院。蓟,古地名,在今北京城西南。

"何处登高且送归":能去哪里登高远眺,并为你送行呢?

# 送归:送朋友归去。,登高:登山。

"今日暂同芳菊酒":今日暂且共饮这杯菊花酒,

# 菊酒:以菊的花、茎、叶加米酿造的酒,九月九日熟成而饮,名为“菊花酒”。

"明朝应作断蓬飞":明日你我就该像断蓬般各自飘零了。

# 断蓬:断梗飞蓬,喻漂泊无定。蓬,即蓬蒿,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天干枯,风吹折断而飞。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九日送别》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七言绝句。诗中围绕重阳节送别展开,先勾勒出送别时的凄凉场景,渲染出浓郁的离愁氛围;接着具体叙写送别故人的情景;最后驰骋想象,描绘分别后的状况。在写作手法上,通过问语的强调,今与明的鲜明对比,以及虚词“且”“暂”“应”的巧妙呼应,使情感表达一波三折,层层推进地展现出离别之苦。全诗格调苍凉,虽篇幅短小,却以精炼的语言、精巧的结构,将送别时复杂的情感细腻呈现,于寥寥数语间尽显离别愁绪,是唐代送别诗中颇具韵味之作,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古人在离别之际的深沉情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

王之涣(688~742),盛唐诗人。字季凌,绛州(今山西新绛)人。曾任冀州衡水主簿,为人所诬,遂拂衣去,游大河南北。后补瀛州文安尉,卒官。王之涣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善写边塞风光,意境雄浑,多为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其诗风壮大开阔,诗情苍劲雄浑。代表作有《凉州词》《登鹳雀楼》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诗人曾任职文安县尉,此地位于今河北省中部,彼时属蓟州辖境。这首诗应是诗人在任期间,于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与友人登高饮酒时所作的赠别诗,其确切创作时间现已无从考究。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九日送别》作为一首七言绝句,以重阳送别为题材,巧妙勾勒出一幅萧瑟凄凉的送别图景。诗中既有对当下离别的深沉慨叹,又有对别后情境的悠远遐想。诗人借景抒情,将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意,和对人生如浮萍般漂泊无定的无奈心绪,尽数融入字里行间,情感真挚而动人。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蓟庭萧瑟故人稀”,通过描写蓟庭萧瑟的景象和故人稀少的状况,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烘托出送别时的不舍与惆怅之情。对比:“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将今日相聚共饮菊花酒的短暂欢叙与明日分别后如断蓬般漂泊无定的孤寂凄凉形成鲜明对比。通过这种今明对比,突出了相聚的短暂美好与离别的愁苦无奈,强化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以及对未来漂泊命运的感慨,把离别之苦表现得更加深切动人。设问:“何处登高且送归?”这句诗以设问的形式,强化了无处登高的凄凉之感。诗人在重阳节送别友人,本应登高赏景,却发出“何处登高”的疑问,将凄凉之感烘托得更为强烈。同时,这一凄然的设问与凄惋的送别之情相连,进一步加重了离别的悲伤氛围,且该句看似平淡,却将“景语”和“情语”融为一体,言近旨远,情深意长。象征:“明朝应作断蓬飞”一句。“断蓬”即断梗飞蓬,在这里象征着友人即将远行,此后将如断蓬般漂泊无依,居无定所,命运难测。同时,这一意象也隐喻了人生的聚散无常,饱含着诗人对友人未来漂泊生活的担忧以及对离别的无奈之情。

3. 分段赏析

此诗开篇“蓟庭萧瑟故人稀”便点明,登高送别的地点是蓟州边境极为荒凉萧瑟之处。“何处登高且送归”,“何处登高”的设问,并非无端之语,实则将无处可寻佳境登高的凄凉之感,进一步强化烘托而出。往昔相聚虽少,却总有知己相伴,可如今又要送别友人,这凄然的疑问与伤感的送别相叠加,让悲伤之情愈发浓烈。这看似平实的问语,难以简单归为“景语”或“情语”,却巧妙地将二者融为一体。“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继而,诗人思绪从当下的感慨延伸至对未来命运的遐思:今日众人把酒言欢,明朝便将各奔天涯,不知彼此会漂泊至何方,命运或许就如那断草飞蓬般漂泊无依。在全诗营造的“萧瑟”意境、凄凉氛围中,借“菊酒”与“断莲”的比喻象征,以及特定的重阳节民俗背景,“何处登高”这一自问,可谓言浅意深,用词平实却饱含深情,蕴含着极为丰富且耐人寻味的内涵。

4. 作品点评

全诗格调苍凉,通过问语的强调、今昔的对比,以及虚词“且”“暂”“应”的巧妙呼应,一波三折地烘托出离别的苦楚。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①蓟庭北地,秋风萧瑟,又且故人稀少,俱属可悲。(首句下)②时逢九日,未知登高何处,正宜共赏佳节,以见我故人之情。今且送君独归,握别之际,何以为情哉!(次句下)③即今日同把菊花之杯,恨不能久,不过暂时欢叙耳。(第三句下)④断蓬随风飘扬远去,即使今日把臂为欢,明朝不知飘扬何处矣,复能对此芳菊哉!(末句下)

清王尧衢《古唐诗合解·卷九》

# 在这首《九日送别》诗中,作者自伤蓬门冷落,友人稀少。偶有故旧甫到,又要离别,虽是重阳佳节,无处登高送别,顿生离愁。故同饮芳香菊酒,却为时短暂。一个“暂”字包含多少别绪,何况明朝别后,彼此似断梗飘蓬,行踪无定,彼此愁绪可以想见。

现代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仇文农《古代四时节日诗精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元稹《落月》

下一篇:唐·孟郊《择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