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iān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1
chūn
zài
tiān
tiān
yòu
xié
yīng
yǒu
lèi
wèi
shī
湿
zuì
gāo
huā

译文

繁花似锦的春天独在天涯,天涯的红日又在渐渐西斜。美丽的黄莺啊你若有泪水,请为我洒向最高枝的娇花。

逐句剖析

"春日在天涯":繁花似锦的春天独在天涯,

# 天涯:一指此处泛指家乡以外的极远之地。,春日:春天。

"天涯日又斜":天涯的红日又在渐渐西斜。

# 日又斜:红日渐渐西斜。斜:古音读xiá,今音读xié。可以读古音,也可以按现行中小学语文教学通例上读今音。,天涯:二指此处特指具体的天边。

"莺啼如有泪":美丽的黄莺啊你若有泪水,

# 莺啼:莺鸣。宋辛弃疾《蝶恋花》词:“燕语莺啼人乍还。却恨西园,依旧莺和燕。”“啼”字语意双关啼叫和啼哭。

"为湿最高花":请为我洒向最高枝的娇花。

# 最高花:树梢顶上的花。也是盛开在最后的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天涯》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该诗以作者沦落天涯的处境为背景,描绘了春日将暮的景象,借景抒发了伤春伤时以及自伤身世的情感。在写作手法上,此诗颇具特色。次句运用“顶针”格,重复“天涯”强化漂泊之感;还运用寓情于景、移情于物的手法,将自身悲苦融入春日斜阳、莺啼花落之景中。首句平直起笔,却蕴含深沉凄婉之情;次句以“顶针”再点天涯之意;转句表意曲折奇警;结句余韵悠长,哀艳动人。全诗虽仅二十字,却以明白如话的语言,展现出宛转多姿的韵味,既有盛唐绝句的风味,又典型地体现了李商隐诗歌用极艳之语抒发极悲之意的创作特色,在简洁的篇幅中饱含深情,耐人寻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天涯》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写。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存在不同观点,冯浩认为是大中九年(855年),彼时李商隐在梓州柳仲郢幕府;张采田则认为是大中五年(851年),当时李商隐任职于徐州卢弘止幕府。在这期间,李商隐仕途坎坷,长期处于幕府任职,远离家乡与理想中的政治抱负,内心充满了漂泊之感与郁郁不得志的愁绪。或许是在某个春日,身处异乡的他看到天涯日暮、莺啼花落之景,触景生情,将自己内心的孤寂、身世的飘零等复杂情感融入诗中,从而创作了这首《天涯》。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身世感怀诗。描绘了春日里诗人身处天涯之地,看着夕阳西斜,听着黄莺啼叫的景象。借春日、天涯、斜阳、莺啼等景象,写出了诗人沦落天涯的孤寂,以及在春残日暮时,伤春伤时又自伤身世的悲戚之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开篇将“春日”时光的美妙可爱与“天涯”漂泊的遥远艰难进行对比,把旖旎春光与羁旅愁思相交织,营造出环境和心情强烈反差的氛围,突出诗人身处异乡的惆怅。顶真:第二句“天涯日又斜”重复首句中的“天涯”二字,运用顶针格,不仅再次点明诗人远在天涯的处境,还在形式上使诗句衔接紧密,在内容上递进一层,进一步渲染出穷愁漂泊的悲凉气氛。多感官描写:“啼”从听觉角度,“看最高花”从视觉角度,“湿”从触觉角度,还有“为我而湿最高之花”的意觉,通过多种感官的描写,把诗人敏锐的联想和深切的感受细腻地展现出来。象征:“最高花”象征着美好事物,它既代表着即将消逝的春天,也象征着人世间易遭损坏的美好以及诗人自身虽有才华抱负却潦倒的命运,深化了诗歌的悲剧内涵。借景抒情:诗中“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描绘了美妙的春日时光,自己却漂泊天涯,且天色向晚。诗人将旖旎春光与自身羁旅愁思、落魄失意相融合,借春日、天涯、斜阳之景,抒发了内心的惆怅、孤独以及对人生失意蹉跎的感慨。

3. 分段赏析

《天涯》第一句“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首句以平直之笔起势,“春日”展现出时光的美好,“天涯”点明漂泊之远,二者结合,将美好春光与羁旅愁思交织,蕴藏着深沉凄惋之情。次句运用“顶针”格,重复“天涯”强化漂泊之感。“日又斜”,一个“又”字,既表明时间流逝,一天将尽,也暗示着诗人日复一日的落魄与无奈,为艳丽春景添上慵倦凄暗的色彩,同时借春光易逝、繁花凋零,暗示人生的失意蹉跎,传达出日暮途穷、寂寥孤独的伤痛,言有尽而意无穷。第二句“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从听觉写莺啼,本应悦耳的啼声在诗人听来却如同啼哭,运用移情的手法,将自己的悲伤寄托于莺啼之中;“湿”从触觉角度,想象莺泪打湿最高花,“最高花”既代表着春天即将消逝,也象征着美好事物易遭损坏,如同诗人的命运以及那个时代。此句综合听觉、触觉、意觉等多种感官描写,展现出诗人敏锐的联想和深切的感受,借莺花之悲,抒发自身及对时代的悲叹,余音袅袅,哀艳动人。

4. 作品点评

《天涯》是李商隐诗作中别具一格的五言绝句。其语言明白如话却又宛转多姿,看似简洁的描述中蕴含着极为深沉的情感。运用寓情于景、移情于物等写作手法,将伤春、伤时、自伤身世之情巧妙地融入到春日天涯、斜阳莺啼的景象之中,使诗歌韵外之致十足,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读来荡气回肠,令人沉浸其中难以自拔。此诗不仅是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之作,更是对人生境遇的喟叹以及对所处时代的感慨,堪称多重意义上的挽歌,展现出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它既带有盛唐绝句的韵味,又鲜明地体现出李商隐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以短短二十字承载了浓厚的情感与深远的意蕴,为后人研究李商隐的创作风格以及唐代诗歌的情感表达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范本。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田兰芳曰:一气浑成,如是即佳。杨守智曰:意极悲,语极艳,不可多得。

清冯浩《玉溪生诗笺注》

# 不必有所指,不必无所指,言外只觉有一种深情。

清屈复《玉溪生诗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孟郊《择友》

下一篇:唐·杜甫《宿江边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