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ǎo
xíng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2
lǎo
huī
tuí
wǎn
zhào
kān
sān
pǐn
liào
biān
jīn
luò
mèng
xiǎng
shòu
bài
kōng
jiào
zhōng
yuán
huáng
hàn
yùn
shuāi
wáng
shī
běi
fāng
chuán
zhào
wén
zhàn
shēng
yóu
néng
wèi
guó
píng
yān
zhào

译文

疲病的老马凭依于夕照之下,心下揣想,自己怎么就只能够饮食那三等的草料。玉饰的马鞭金饰的笼头只有交付梦想,嘴里边只能够空自咀嚼那干枯的稗草和豆萁。金人统治下的中原旱情严重蝗灾肆虐国运衰颓,大宋朝廷刚刚传下诏令王师即将北伐。一听到战鼓心下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我虽年迈依然能够平定北方收复失地为国效力。

逐句剖析

"老马虺隤依晚照":疲病的老马凭依于夕照之下,

# 虺隤:有病、生病,多指马而言。

"自计岂堪三品料":心下揣想,自己怎么就只能够饮食那三等的草料。

# 三品料:古代有立仗马,食三品料。立仗即现代的仪仗。食料有等级,三品是高级。

"玉鞭金络付梦想":玉饰的马鞭金饰的笼头只有交付梦想,

# 金络:金络头。

"瘦稗枯萁空咀噍":嘴里边只能够空自咀嚼那干枯的稗草和豆萁。

# 瘦稗枯萁:指粗恶的下等饲料。稗:稗子,一年生草本植物。幼苗像稻,但叶鞘无毛,没有叶舌和叶耳。是稻田主要杂草。萁:豆子的秸秆。

"中原蝗旱胡运衰":金人统治下的中原旱情严重蝗灾肆虐国运衰颓,

"王师北伐方传诏":大宋朝廷刚刚传下诏令王师即将北伐。

"一闻战鼓意气生":一听到战鼓心下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犹能为国平燕赵":我虽年迈依然能够平定北方收复失地为国效力。

# 燕赵:古国名,指今山西、河南、河北一带。此代指沦陷的中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老马行》为宋代诗人陆游所创作。诗作诞生于开禧二年(1206年)的秋天,彼时陆游身处山阴。开禧北伐的消息传来,令诗人欣喜万分。他敏锐地察觉到,金人占领区域正饱受蝗灾与旱灾的肆虐,人心惶惶,局势动荡。在此绝佳时机挥师北伐,极有可能一举击破敌人,成功收复中原失地。于是,陆游不禁幻想自己能化身为一匹“一闻战鼓意气生”的老战马,再度驰骋疆场,为国家竭诚效力,实现心中那收复山河的宏伟抱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老马行》由宋代陆游创作。开禧二年(1206)秋,陆游身处山阴,开禧北伐的消息传来,他极为振奋。当时金人占领区蝗灾、旱灾横行,人心不稳,陆游认为这是北伐收复中原失地的良机。他虽年事已高,却渴望能像诗中的老马,“一闻战鼓意气生”,再度投身疆场,为国家效力,遂写下此诗以表壮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古体诗,也是一首以爱国情怀为题材的诗。描绘了一匹老马在晚照下疲惫衰弱,享用着瘦稗枯萁,往昔玉鞭金络的待遇只能存于梦想的景象。体现出老马当下的落魄与无奈,营造出一种落寞的氛围。但当听闻中原蝗旱致胡运衰败,王师北伐诏书传来,老马瞬间意气风发,欲为国平定燕赵,借这一景象写出了诗人虽如老马般年事已高,却依然渴望投身北伐、收复失地的强烈爱国之情与壮志豪情。

2.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陆游以“老马”自比。老马本是动物,但诗中的老马被赋予了人的思考与情感。它虽身处“虺隤依晚照”“瘦稗枯萁空咀噍”的艰难处境,却依旧心怀“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的壮志。诗人借此将自己虽年老体衰,却始终怀揣着渴望为国家收复失地、投身北伐的爱国之志,寄托于老马这一形象之上,使情感表达更为含蓄且深刻。对比:“玉鞭金络付梦想,瘦稗枯萁空咀噍”运用了对比手法。“玉鞭金络”描绘出老马曾经可能拥有的尊贵待遇,象征着辉煌与荣耀;而“瘦稗枯萁”则展现了老马当下只能食用粗劣草料的困苦现实。这种今昔对比,强烈地突出了老马如今的落魄,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身境遇的变化。想象:“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这两句充满了想象色彩。现实中的老马已垂垂老矣,处于困境之中,但诗人想象它在听闻战鼓敲响、王师北伐消息传来时,瞬间焕发出勃勃生机,仿佛能够立刻奔赴战场,平定燕赵之地。这种想象并非无端空想,而是诗人内心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收复失地愿望的体现。通过这一想象场景,诗人将自己渴望投身北伐的急切心情和豪迈壮志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使诗歌的情感达到高潮,同时也拓宽了诗歌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诗人那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宏大的抱负。

3. 分段赏析

《老马行》分两部分。前半部分描绘老马暮年落魄之态,“虺隤依晚照”勾勒其在夕阳下疲惫模样,“瘦稗枯萁空咀噍”与“玉鞭金络付梦想”形成今昔强烈对比,尽显当下生存艰难与往昔风光不再,以老马自喻,暗示诗人自身困境,为后文蓄势。后半部分笔锋一转,写北伐消息传来,老马闻战鼓意气风发,“犹能为国平燕赵”,借想象老马渴望征战,抒发诗人虽处暮年,却如老马般壮志未泯,听闻北伐便急切欲投身战场、收复失地的爱国情怀,情感激昂,将全诗主题推向高潮。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巧妙运用类比之法,将马与人紧密关联,借马寓意的意图昭然若揭。诗里马的“虺隤”与“意气生”,恰似诗人自身经历与心境的生动映照。随着战鼓擂响,我们仿若目睹老马精神抖擞,扬蹄、振鬃、嘶鸣,旋即奔赴疆场,诗人的情感也于此达到巅峰。这种先抑后扬的笔法,彰显出陆游内心世界虽偶有灰暗,却以亮色为主调。正如曹操《龟虽寿》所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陆游笔下老马与曹操诗中老骥精神契合,人马合一,虽年事已高,壮志不减,报效家国、驰骋沙场的决心老而弥坚。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诗中老马是诗人自我的写照,极言虽属衰老,但是抱着为国家收复失地的雄心。

近现代朱东润《陆游选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庶《竹轩》

下一篇:宋·张良臣《芳草复芳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