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ēng
shǎng
xīn
tíng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3
shǔ
zhàn
qín
guān
suì
yuè
qiú
jīn
nián
chéng
xìng
què
dōng
yóu
quán
jiā
wěn
xià
huáng
niú
xiá
bàn
zuì
lái
xún
bái
zhōu
àn
àn
jiāng
yún
guā
xiāo
xiāo
shí
chéng
qiū
chén
lǎo
bào
yōu
shí
qǐng
qiān
liú

译文

几年陕川生涯匆匆过了,顺流向东我的兴致特好。穿过急流滚滚的黄牛峡谷,乘着酒兴来游览白鹭洲。远眺瓜步山雨云黯黯,回看金陵落叶萧萧。心中无限忧时意,欲语迁都不觉涕泪先掉。

逐句剖析

"蜀栈秦关岁月遒":几年陕川生涯匆匆过了,

# 秦关:指秦地关塞。,蜀栈:蜀中的栈道。一名阁道,三国蜀汉时所建,故称。

"今年乘兴却东游":顺流向东我的兴致特好。

"全家稳下黄牛峡":穿过急流滚滚的黄牛峡谷,

# 黄牛峡:在湖北宜昌,此峡水流湍急。

"半醉来寻白鹭洲":乘着酒兴来游览白鹭洲。

# 白鹭洲:在今南京西南江中。

"黯黯江云瓜步雨":远眺瓜步山雨云黯黯,

# 瓜步:瓜步山,在长江北岸六合境内,与南京隔江相望。,黯黯:黑暗沉沉。

"萧萧木叶石城秋":回看金陵落叶萧萧。

# 石城:石头城,在今南京市西。指南京。

"孤臣老抱忧时意":心中无限忧时意,

# 孤臣:孤立无助或不受重用的远臣。

"欲请迁都涕已流":欲语迁都不觉涕泪先掉。

# 迁都:南宋主战派一贯主张迁都建康(南京),便于随时出师收复汴京。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登赏心亭》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开篇,陆游自述“乘兴东游”,从三峡安稳抵达金陵,开启观景之旅。前四句以轻快之笔,写行程的顺遂与出游兴致。后四句则着重铺写金陵之景,如“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借阴沉萧索之景,抒发“孤臣老抱忧时意”,尽显忧国情怀。此诗运用对比手法,前半段出游的兴致与后半段忧时的沉重形成鲜明对照,使诗歌富有抑扬顿挫之致。全诗层次清晰,先景后情,内容浑然一体。从初起的乘兴观景,到触景生情,深刻展现陆游虽历经岁月,仍心系国家命运的赤诚之心,尽显其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奉朝廷征召,从四川启程返回临安。二月,他自成都出发,一路沿长江顺流东下。待秋日途经建康时,陆游登上赏心亭。他极目四望,眼前景色触动心怀,过往生活历程如在眼前,于是满怀忧国之情,挥笔写下此诗,以表心中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登高抒怀题材的诗。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担忧,借景与情的对比,使诗歌有抑扬顿挫之致,层次清晰且内容浑然一体,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描绘黯淡江云、瓜步雨景以及石城萧萧木叶的秋景,渲染出萧瑟、凄凉的氛围,借此抒发内心的忧国之情。直抒胸臆:“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直接表明自己虽为孤臣且年老,仍心怀忧时之意,想要请求迁都,以至于涕泪交流,直接抒发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无奈。

3. 分段赏析

全诗感情脉络清晰,前半段围绕一个“兴”字展开,后半段则被一个“忧”字贯穿。“兴”源自那一线希望——陆游奉诏赴阙召对,满心期待能面陈恢复大计,若蒙朝廷采纳,多年宿愿便可实现。而“忧”,则是因希望看似渺茫而滋生——面对当下现实,他深知孝宗性格软弱,国家前途恰似眼前那满目衰败的秋景,令人忧虑。首句“蜀栈秦关岁月遒”,与《泊公安县》里的“秦关蜀道何辽哉”相互呼应,一句诉说空间的辽远,一句感慨时间的漫长。前诗写“蜀道”,着重突出其艰难;此句写“蜀栈”,意在强调其险峻。“何辽哉”以感叹的口吻,描绘出蜀道秦关的偏远;“岁月遒”则带着兴奋之情,表述诗人东归的心境。朱彝尊等人曾诟病陆游诗中复句较多,然而像这两句,虽看似重复,实则各有妙处,不可仅因形式上的相似便轻易论断。诗人此前被外放至四川、陕南,一去便是八年,其间饱尝艰辛,度过了非同寻常的岁月。“岁月遒”中的“遒”本意为强劲,此句描绘的是在南郑那段戎马倥偬的生活,用“岁月遒”来形容,恰似“岁月峥嵘”之意。回忆往昔,诗人难掩心头喜悦,为下句的“乘兴”埋下伏笔。但需注意,“乘兴东游”的“兴”,并非单纯源于“游”,而是主要来自“东”。诗人东行的关键目的是奉诏去觐见孝宗,期盼能再次进献忠言,这才是他兴奋的重要缘由。至于“游”,不过是趁着兴致高昂且顺路,沿途稍作观赏而已。于是便有了“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一个“稳”字,一个“醉”字,生动展现出诗人历经险阻却如履平地,平安归来后的悠然心境。“黄牛峡”位于今湖北宜昌西部,长江流经此处时水势湍急,而诗人全家却能安然乘船渡过,所以用“稳下”二字凸显其幸运。此句上承“乘兴”,下启“半醉”。陆游既已决定“乘兴东游”,如此景致自然不容错过。于是,在酒意微醺、意气风发之时,他登上赏心亭极目远眺,欲抒发心中情怀。然而,映入诗人眼帘的,却是“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这般肃杀凄凉的秋景。“瓜步”与“石城”,皆是历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450年),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军攻宋,曾兵临瓜步山,并建立行宫,即后来辛弃疾《永遇乐》词中提及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佛狸祠。身处此地,目睹此景,诗人不禁忧从心起。回想起十五年前,自己曾向朝廷提出迁都建康的建议,却被朝廷束之高阁。此次赴阙,虽决心再次陈说迁都之策,但他深知自己虽一片孤忠、忧心国事,然而朝廷一心避战,又怎会有好的结果。如今登上建康城头,念及迁都之事,诗人不禁涕泪纵横,难以自已。——这正是“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两句所蕴含的深沉意蕴。

4. 作品点评

品读陆游的这首诗,脑海中极易浮现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登临赏心亭的时间早于陆游四年,彼时,他身处亭上,“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满心的“登临意”却无人能懂,最终“英雄泪”潸然落下。而陆游诗中的“忧时意”,恰恰与辛弃疾词里的“登临意”一脉相承。两位爱国志士,虽身处不同时空,却有着如此契合的心境,历经千年岁月,依然让人为之感慨万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从章法上看,前四句的“兴”与后四句的“忧”形成对比,有抑扬顿挫之致;而无论是“兴”是“忧”,都由作者系心国事的思想感情贯穿,所以全篇能浑然一体,令人读了不由赞叹。

现代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刘扬忠《陆游诗词选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无名氏《贺新郎·十月临皋暮》

下一篇:宋·刘翰《立秋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