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啄敲村舍":有人轻轻敲打着村舍的门,
"丫叉揖主人":主人拄着拐杖躬身相迎。
"新墙拆龟兆":新砌的墙壁裂痕如龟甲纹路,
"疏瓦断鱼鳞":稀疏的瓦片残缺似断鳞的鱼身。
"红粒炊畲粟":锅中正煮着山地新收的粟米,
"青烟郁涧薪":青烟升腾,那是用山涧枯柴燃起的火薪。
"得床思熟睡":好不容易有张床想安稳熟睡,
"寒犬苦狺狺":寒夜里的狗却不停地吠叫,扰人清梦。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分段赏析
首联“剥啄敲村舍,丫叉揖主人”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乡村生活的质朴场景。敲门声响起,打破了村舍的宁静,拄着拐杖的主人闻声出门,拱手相迎。“剥啄”生动模拟敲门声,“丫叉”则形象描绘出老人拄杖躬身的姿态,短短十字,便将乡村邻里间的淳朴交往展现得淋漓尽致,充满生活气息。颔联“新墙拆龟兆,疏瓦断鱼鳞”聚焦村舍的破败景象。新砌的墙壁上,裂痕如同龟甲上的纹路,纵横交错;稀疏的瓦片残缺不全,好似鱼儿断了鳞片。诗人用“龟兆”“鱼鳞”作比,将常见的乡村建筑细节转化为鲜活的视觉意象,既写出村舍的简陋与老旧,也暗含时光流逝、岁月沧桑之感。颈联“红粒炊畲粟,青烟郁涧薪”转而描绘乡村的饮食场景。锅中煮着山地新收的粟米,色泽红润;山涧捡来的柴火燃起,青烟袅袅。“红粒”与“青烟”形成色彩对比,“畲粟”“涧薪”点明食材与燃料的质朴天然,展现出乡村生活自给自足的特点,在烟火气中透出一种宁静与闲适。尾联“得床思熟睡,寒犬苦狺狺”笔锋突转,以充满生活情趣的结尾收束全诗。奔波劳累后终于有床可睡,满心期待着能沉沉睡去,却被寒夜里不停吠叫的狗儿扰了清梦。“苦”字既写出犬吠的恼人,也从侧面烘托出旅人对安稳休憩的渴望,将乡村生活的真实一面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