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鲚堆盘粔籹香":江鲚鱼堆满盘子,粔籹散发着香气,
# 鲚:一作“鮆”。
"山家节物亦穷忙":山居人家的节令食物准备得忙碌又丰盛。
"桑间葚紫蚕齐老":桑树林间,紫黑的桑葚挂满枝头,蚕儿已全部老熟,
"水面秧青麦半黄":水面上秧苗青葱,田中的麦子已半泛金黄。
"语燕似催春事去":呢喃的燕子仿佛在催促春光离去,
"游丝不似客愁长":空中飘荡的蛛丝却远不如客居他乡的愁绪绵长。
"乡村年少那知此":乡村里的少年哪懂这种愁绪,
"处处喧呼蹴鞠场":处处都是他们欢呼着踢蹴鞠的热闹场地。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分段赏析
首联“江鲚堆盘粔籹香,山家节物亦穷忙”首句以“江鲚(即刀鱼)堆盘”“粔籹(一种油炸面食)飘香”的画面,展现山村春日饮食的丰盛与香气,侧面透出农家生活的烟火气。次句“山家节物亦穷忙”,用“穷忙”二字点出农家在春日时节的繁忙,虽逢节令,却因农事紧张而不得闲,为全诗奠定了“春事将尽、生计奔忙”的基调。颔联“桑间葚紫蚕齐老,水面秧青麦半黄”此联是对乡村春末景象的工笔描绘:桑林间紫黑的桑葚成熟,蚕儿已到结茧之时(“蚕齐老”指蚕将蜕皮或结茧);水面上秧苗青葱,麦田里麦穗半黄,呈现出“半青半黄”的初夏过渡之态。“葚紫”“秧青”“麦黄”以鲜明的色彩对比,勾勒出春末夏初万物繁茂的生机,同时暗含农时紧迫的忙碌感。颈联“语燕似催春事去,游丝不似客愁长”这一联由景及情,转入诗人的主观感受。“语燕”呢喃,仿佛在催促春光离去,以拟人手法烘托时光流逝的怅惘;“游丝”(春日飘荡的蛛丝)纤细悠长,诗人却叹其“不似客愁长”,用对比手法极写客居他乡的愁绪之深,连无形的愁绪都比有形的游丝更绵长,将漂泊的孤寂与对春逝的感伤融合在一起。尾联“乡村年少那知此,处处喧呼蹴鞠场”以“乡村年少”的无忧无虑反衬诗人的愁思。少年们不懂客愁与春逝的怅惘,在村落中喧闹着踢蹴鞠(古代足球),场面热闹欢腾。这种“乐景衬哀情”的写法,既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蓬勃生气,也通过少年与“客愁”的对比,强化了诗人作为异乡人的孤独感,同时以市井烟火气收束全诗,余味悠长。
上一篇:宋·马廷鸾《十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