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è
tiān
·
·
xiāo
yíng

朝代:宋作者:赵彦端浏览量:3
huā
dòng
róng
rùn
yán
wēn
róu
niǎo
nuó
chèn
qīng
xián
yíng
yíng
zuì
yǎn
héng
qiū
shuǐ
dàn
dàn
é
méi
yuǎn
shān
gāo
xiǎo
fēng
hán
zhī
hóng
xìng
chāi
zhū
lán
tiān
tái
jiǒng
shī
liú
láng
yīn
qián
yuán
dào
shì
jiān

译文

她的仪态如花绽放,肌肤似玉般温润光洁。温柔的身姿在清闲中摇曳生姿。微醺的双眼如秋水含情,纤细的蛾眉淡若远山含黛。骤雨初晴,晨风微凉。一枝红杏探出朱红色的栏杆。仿佛天台山的仙踪已无处可寻,只因前世的缘分,让她降临这人间。

逐句剖析

"花动仪容玉润颜":她的仪态如花绽放,肌肤似玉般温润光洁。

"温柔袅娜趁清闲":温柔的身姿在清闲中摇曳生姿。

"盈盈醉眼横秋水":微醺的双眼如秋水含情,

"淡淡蛾眉抹远山":纤细的蛾眉淡若远山含黛。

"膏雨霁":骤雨初晴,

"晓风寒":晨风微凉。

"一枝红杏拆朱阑":一枝红杏探出朱红色的栏杆。

"天台迥失刘郎路":仿佛天台山的仙踪已无处可寻,

"因忆前缘到世间":只因前世的缘分,让她降临这人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鹧鸪天·萧莹》是宋代词人赵彦端所作的一首婉约词,词人以细腻笔触,生动勾勒出女子萧莹的绰约风姿。上阕中,直写萧莹容貌如玉般温润,姿态温柔袅娜,尽显娴静之美;则以秋水喻眼,远山比眉,将其眉眼的灵动秀丽刻画得入木三分。​下阕笔锋一转,描写清冷之景,营造出朦胧氛围。末句化用刘晨、阮肇天台遇仙的典故,暗示萧莹如仙子般超凡脱俗,也暗含词人对其倾慕却求而不得的怅惘,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赵彦端(1121~1175)字德庄,号介庵,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花动仪容玉润颜,温柔袅娜趁清闲。”​开篇以“花”喻女子容颜,暗写其肌肤如玉般润泽,气质如花般动人。“温柔袅娜”四字勾勒出女子轻盈柔美的体态,而“趁清闲”则点出她悠然自得的神态,仿佛时光都因她的存在而放缓。“盈盈醉眼横秋水,淡淡蛾眉抹远山。”​此联聚焦女子眉眼细节。“醉眼”与“秋水”相映,既显迷离朦胧之美,又暗含若有若无的情思;“蛾眉”如远山淡扫,以简笔写意,突出眉目间的清雅含蓄。全句通过比喻与动态描写,将女子的娇媚与恬静融为一体。​“膏雨霁,晓风寒。一枝红杏拆朱阑。”​笔锋转向自然景物。“膏雨”即滋润的春雨,雨后初晴,晨风微寒,一枝红杏探出朱红色栏杆,既点明时节,又以“拆”字赋予红杏破栏而出的生命力,暗含生机与突破束缚的意象。“天台迥失刘郎路,因忆前缘到世间。”​末句陡转,引入“天台山”与“刘郎”的典故(化用刘阮遇仙传说)。天台山象征仙境,刘郎(刘晨)与仙女结缘后重返人间,却再寻旧路不得。词人借此典故,既暗叹眼前佳人如仙似幻,又借“忆前缘”抒发对美好情缘易逝的怅惘,以及对人间情愫的珍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曾觌《鹊桥仙·娇波媚靥》

下一篇:宋·辛弃疾《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