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ěn
shàng
 zuò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3
xiāo
xiāo
bái
piān
zhōu
jìn
zhōng
cháo
jiù
bèi
liú
wàn
guān
zhěn
mèng
gēng
fēng
shān
qiū
zhèng
qián
xiào
qióng
dān
jiǔ
guǎng
广
fáng
lǎo
hóu
yóu
yǒu
shào
nián
fēng
wèi
zài
jiān
zhù
xiě
qīng
chóu

译文

白发飘飘躺在小船里,朝中那些和我意气相投的老朋友,都已经与世长辞了。万里河山出现在孤梦中,醒来只有五更的秋风秋雨和四面山围中浓重的秋意。郑虔生活贫困沉溺于酒,依然自得其乐。李广屡建奇功到死都不得封侯。又有何妨?况且还有少年时的风味积习。可以自由的用纸挥洒书写自己的心情。

逐句剖析

"萧萧白发卧扁舟":白发飘飘躺在小船里,

# 扁舟:小船。

"死尽中朝旧辈流":朝中那些和我意气相投的老朋友,都已经与世长辞了。

# 死尽中朝旧辈流:是说当年朝中那些和我意气相投、以恢复中原相期许的老朋友,都已经与世长辞了。辈流,同辈人。

"万里关河孤枕梦":万里河山出现在孤梦中,

"五更风雨四山秋":醒来只有五更的秋风秋雨和四面山围中浓重的秋意。

"郑虔自笑穷耽酒":郑虔生活贫困沉溺于酒,依然自得其乐。

# 耽酒:沉溺于酒。,郑虔:唐玄宗时士人,文才很高,其诗、书、画被玄宗赞为三绝;但生活贫困,嗜酒如命。

"李广何妨老不侯":李广屡建奇功到死都不得封侯。又有何妨?

# 何妨:在这里表示一种豁达、自我宽慰的态度,意思是“又有什么关系”。看似豁达的语气背后,实则蕴含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无奈与不甘。诗人借此表明,即便像李广一样到老都未能实现理想抱负、获得应有的功名利禄,也坦然接受,有一种倔强的坚守意味。

"犹有少年风味在":况且还有少年时的风味积习。

# 少年风味:并非单纯指年少时期的生活方式或外在行为表现,而是一种对生活充满热情、对理想满怀憧憬,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吴笺著句写清愁":可以自由的用纸挥洒书写自己的心情。

# 吴笺:吴地所产的一种用于书写的小幅纸张。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枕上作》出自宋代诗人陆游之手,是一首构思精巧的七言律诗。诗作开篇,诗人于难以入眠的夜晚,细腻描绘周遭环境,笔触间尽显静谧与孤寂。随着思绪的延展,后四句笔锋一转,诗人回顾往昔,以豪迈且洒脱的词句,宣泄内心深沉而热烈的情感。透过这些文字,不难看出诗人壮志未酬的愤懑与哀伤。整首诗层次清晰,布局严谨,从遣词造句到意境营造,皆精妙绝伦,毫无破绽,充分展现了陆游深厚的文学功底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枕上作》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年),彼时,陆游已至七十六岁高龄,且自被罢官后回归山阴老家闲居,时光悄然流逝已十几载。垂暮之年的诗人,静卧在家乡的小船之中,往昔那些与他意气相投、共同怀揣恢复万里关河壮志的挚友,如今不少已相继离世,这怎能不让他心生无限感伤。尽管诗人已步入风烛残年,蛰居乡里,行动受限,可那颗炽热的心,依旧时刻忧念着国家大事,从未有过丝毫停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枕上作》是陆游七言律诗中的典范之作,全诗以孤夜难寐为切入点,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诗人对时光流逝、挚友离世的感伤,以及即便身处困境,也始终坚守的爱国之情与恢复山河的壮志。通过对夜晚环境和回忆的描写,陆游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展现诗人壮心未泯却报国无门的深沉悲慨,彰显出其高尚的人格与伟大的抱负。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诗人于孤枕之上,梦绕万里关河,然而现实却是五更时分,风雨交加,四周山峦笼罩在肃杀秋意中。梦境与现实交织,外在风雨秋景与内心壮志难酬的愁苦紧密融合,将诗人的爱国情怀与当下困境下的无奈悲愤抒发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深切体会到其内心波澜。用典:“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陆游巧用郑虔和李广典故。郑虔一生穷困却嗜酒如命,李广战功赫赫却至死未封侯,诗人以二人自比,自嘲虽如郑虔般境遇窘迫,却仍执着坚守;又感慨自身似李广,即便老去、壮志难酬也无怨无悔。借典故委婉曲折地表达内心复杂情感,丰富诗歌文化底蕴,增添艺术感染力。反衬:以乐景衬哀情,尾句“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笺著句写清愁”,表面提及“少年风味”,看似轻快,实则以乐景写哀情。在风烛残年、壮志未酬的沉重背景下,试图重拾少年时写作赋诗的兴致,却只能书写无尽清愁,更凸显出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无奈,使情感表达更具张力。

3. 分段赏析

首联中,陆游的山阴故居地处水乡泽国,家中置有小船,这便有了“萧萧白发卧扁舟”的场景,他在船中安然入眠。尽管老诗人的身躯躺于家乡小船之内,可思绪却始终萦绕国家大事。往昔,那些与他志同道合、一同期许恢复万里关河的友人,大多已离世。六年前,范成大溘然长逝;五年前,陈亮撒手人寰;四年前,赵汝愚含冤自杀;而就在这一年年初,朱熹也与世长辞,此即“死尽中朝旧辈流”所指,“中朝”即朝廷之意。颔联“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孤枕梦”里的“孤”字,既写实描绘了诗人独眠之态,又与上联的“死尽”紧密呼应,对仗极为工整。秋风秋雨的声响惊醒了诗人的美梦,将他从魂牵梦绕的万里关河拉回现实,四周山峦的秋色裹挟着风雨,一齐向他涌来。回想梦中情景,再审视当下处境,他不禁忆起两位古人——郑虔与李广。颈联“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唐玄宗时期,郑虔才华横溢,诗、书、画被玄宗誉为“三绝”,却生活穷困且好酒。汉将李广擅长骑射,一生与匈奴历经七十余战,屡立奇功,却命运多舛,至死未获封侯,最终自杀。陆游自觉文才可比郑虔,武艺能及李广,且晚年境遇也与他们相似。此联中的“自笑”与“何妨”堪称诗眼,尽显诗人内心思绪。“自笑”并非自我嘲讽,而是流露出一种欣慰之感。当他因政治斗争选择辞官,能忍饥寒而免蒙羞,故而有此欣慰的“自笑”。“何妨”二字,境界颇高,表明诗人关注的绝非自身名位权势,从大处说是心系国家统一,从小处讲是坚守品德高洁。尾联“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笺著句写清愁”,这里的“清愁”,既是前文“孤枕梦”的余韵,也是秋风秋雨留下的愁绪。梦里的万里关河,醒来后化作一叶孤舟;梦中的沙场驰骋,醒来已成老病卧床的现实。

4. 作品点评

全诗结构严谨、布局精巧,行文逻辑连贯流畅,各部分紧密相扣,毫无破绽。从开篇的卧舟入梦,到中间借古抒怀,再至结尾的清愁落笔,诗人以细腻笔触层层推进,将壮志未酬的悲愤与哀伤,不露痕迹地融入字里行间,尽显其深沉而浓烈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荐郁之气,溢于纸上。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周弼《枫桥寒山寺》

下一篇:宋·石孝友《清平乐·山明水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