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ì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2
shān
zhào
yǐng
kōng
ài
luán
jìng
zuò
shuāng
tiān
xià
zhēn
chéng
cháng
huì
liǎng
xiāng
shuì
qiū
jiāng

译文

山鸡临水照看自己的影子空自怜爱,孤独的鸾鸟对着镜子起舞形单影只不能成双。天下间真正能长久相聚,两只野鸭相互依偎,在秋江上安睡。

逐句剖析

"山鸡照影空自爱":山鸡临水照看自己的影子空自怜爱,

# 山鸡照影:自注:翁校:一作临水。

"孤鸾舞镜不作双":孤独的鸾鸟对着镜子起舞形单影只不能成双。

# 孤鸾舞镜不作双:自注:文集、山谷集作对。

"天下真成长会合":天下间真正能长久相聚,

"两凫相倚睡秋江":两只野鸭相互依偎,在秋江上安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睡鸭》是北宋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七言绝句,出自《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九十七禽类》。这首诗以题画为主题,前两句写山鸡临水顾影自怜,孤鸾对镜不成双,营造出孤独的氛围;后两句笔锋一转,描绘出两只野鸭在秋江相依而睡的画面,展现出和谐美好的场景。在写作手法上,诗人运用对比,将山鸡、孤鸾的孤独与两凫的相依进行对照,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同时,借物抒情,通过对不同禽类状态的描写,传达出对美好会合的期许与赞美。整首诗虽篇幅短小,却构思精巧,语言蕴藉。它没有直接言情,而是巧妙地借助画面意象传递情感,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其对禽鸟状态的细腻刻画和独特的情感表达,展现了黄庭坚诗歌创作的艺术水准,也让读者感受到他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敏锐捕捉与由衷赞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将“山鸡照影空自爱,孤鸾舞镜不作双”中山鸡对影自怜、孤鸾舞镜单飞的孤独情景,与“两凫相倚睡秋江”中两只野鸭相互依偎的画面进行对比,突出了野鸭相伴的美好与难得。对偶:“山鸡照影空自爱,孤鸾舞镜不作双”运用对偶手法,“山鸡照影”对“孤鸾舞镜”,“空自爱”对“不作双”,句式整齐,节奏和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且生动展现出山鸡和孤鸾的孤独状态。托物言志:诗人通过描绘山鸡、孤鸾的孤独,以及两凫相依的画面,借这些动物的状态,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相伴、真挚情感的向往,以及对孤独的感慨。借景抒情:“两凫相倚睡秋江”描绘了秋天江面上两只野鸭相互依偎而睡的景象,借这温馨的画面,抒发了诗人内心对和谐、温暖关系的渴望之情。

2. 分段赏析

《睡鸭》第一句“山鸡照影空自爱,孤鸾舞镜不作双”,此句运用了典故,“山鸡照影”和“孤鸾舞镜”分别讲述了山鸡对影起舞,孤鸾见镜中身影而哀伤致死的故事。“空”和“不”两个字极为精妙,“空”字写出山鸡自我欣赏的徒劳,“不”字强调孤鸾无法成双的悲哀,生动地刻画出山鸡和孤鸾孤独、寂寞的形象,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哀伤之情。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孤独状态的感慨,同时也为后文形成对比做铺垫。第二句“天下真成长会合,两凫相倚睡秋江”,与前两句形成鲜明对比,描绘出两只野鸭相互依偎,在秋江之上安然入睡的温馨画面。“真成长会合”直接点明诗人对这种长久相聚、相互陪伴的美好状态的赞赏与向往。“秋江”点明环境,营造出宁静的氛围。诗人通过对睡鸭这一和谐画面的描写,表达了对团圆、相伴的渴望,以及对孤独的厌弃,情感真挚且深沉,同时也在结构上使整首诗有了起伏变化,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韩元吉《观莲》

下一篇:宋·曾唯仲《草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