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郭清溪一带流":清澈的溪水环绕着城郭潺潺流淌,
# 抱郭:浣花溪为成都锦江的上游,与锦江环绕城之西南,故言。郭,通廓,指外城。
"浣花溪水水西头":浣花溪的水呀,就在那城西的尽头荡漾。
"重来杜老谁相识":我重游此地,却难觅当年杜甫的踪迹,
# 杜老:即杜甫。
"沙上凫雏水上鸥":唯有沙滩上幼小的凫鸟和水面的鸥鸟,相伴身旁。
南宋诗人
苏泂(1170?~?),南宋诗人。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宰相苏颂四世孙,曾拜陆游为师,少随其祖游宦入蜀,长而落拓四方。曾入建康幕,而终偃蹇不遇。苏泂与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其存诗多抒穷愁潦倒之情或师友赠答,题材较狭窄。《春歌》《江上遣兴》《抒怀》《西陵道中》《舟中》等诗,或清新流丽,或飘逸豪放,《金陵怀古》七绝多至二百首,尤为雄奇。他亦能词。著有《泠然斋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怀古诗。全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意象组合,介绍了浣花溪的地理风貌,描绘了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景致,体现了对唐代诗人杜甫的追思,并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淡淡感怀。
2. 分段赏析
“抱郭清溪一带流”首句是对浣花溪整体环境的全景式勾勒。一个"抱"字堪称点睛之笔,运用拟人化手法,将溪水环绕城郭的形态赋予温情脉脉的特质,仿佛清溪张开双臂拥抱着城郭,生动展现出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共生。“一带流”以简练的笔触描绘出溪水绵延流动的动态感,既交代了溪流的走向,又为全诗奠定了清幽舒缓的基调,画面感极强,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浣花溪绕城而流的优美轮廓。“浣花溪水水西头”次句紧承首句,着重点明诗人所处的具体位置。诗句中“浣花溪水”的重复使用,并非简单的语言堆砌,而是通过复沓的修辞手法形成韵律上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读者对浣花溪这一地理标识的印象。“水西头”明确指出诗人站立的方位,在空间上形成定点,与首句的整体描绘相互配合,一宏观一微观,共同构建起诗歌的地理坐标,同时也为后文的情感抒发提供了具体的场景依托。“重来杜老谁相识”第三句转入抒情,蕴含着深沉的怀古之情。“重来”二字透露出诗人曾在此地有过过往经历,此次是故地重游。提及“杜老”(即杜甫),是因为浣花溪与杜甫有着密切的关联,杜甫曾在浣花溪畔居住并留下诸多传世佳作。“谁相识”以疑问的形式发出感慨,既是询问如今还有谁能像当年认识杜甫那样认识诗人自己,更是在感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曾经的人文盛景已随岁月变迁,诗人的孤独感与对往昔的追念之情油然而生,情感含蓄而深沉。“沙上凫雏水上鸥”末句以景结情,展现出一幅自然生动的画面。“沙上凫雏”描绘了沙滩上幼小的野鸭,充满生机与活力;“水上鸥”则勾勒出水面上自由飞翔的鸥鸟,姿态轻盈灵动。这两种水鸟的描写,一方面通过对自然生物的刻画,进一步凸显了浣花溪环境的清幽与美好,营造出一种宁静自在的氛围;另一方面,以水鸟的自在逍遥与诗人的怀古幽思形成对比,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让情感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得到升华,给读者留下无限的回味空间。
上一篇:宋·吴文英《虞美人·秋感》
下一篇:宋·文同《积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