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泥解作白莲藕":淤泥之中能够长出洁白的莲藕,
# 解作:可以长出。,淤泥:滞积的污泥。
"粪壤能开黄玉花":粪之上也能开出如黄玉般的水仙花。
# 黄玉花:水仙花的别名。,粪壤:秽土。
"可惜国香天不管":可惜这如国之珍宝般香气的水仙花,上天却不管不顾,
# 国香:本指兰花,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兰有国香。”这里泛指高品位的花。
"随缘流落小民家":只能随缘流落至普通百姓家中。
# 随缘流落小民家:自注:时闻民间事如此。随缘:本为佛教语,谓佛应众生之缘而施教化。此处为听随命运播弄的意思。小民:指一般老百姓。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也是一首咏物抒情诗。介绍了此诗由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描绘了水仙花流落小民家的命运。体现了诗人对水仙花境遇的悲悯,营造出一种惋惜、无奈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空有美貌才情却不被赏识女子的同情,以及借花自喻,抒发自身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借咏水仙花融入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慨。
2. 写作手法
对比:“淤泥解作白莲藕,粪壤能开黄玉花”,将水仙花生长在“粪壤”这恶劣环境,与开出如“黄玉花”般美丽花朵作对比。恶劣环境衬托出水仙花的高洁与顽强,突出水仙花虽身处污浊之地,却能绽放美丽,引发对生命坚韧的赞叹。拟人:“可惜国香天不管,随缘流落小民家”,赋予水仙花“国香”这一高贵特质,将其拟人化为有身份、有价值却被命运捉弄的存在。“天不管”仿佛上天对水仙花的遭遇不管不顾,生动地表现出水仙花的无奈,强化了诗人对其命运的惋惜之情。托物言志:整首诗围绕水仙花展开,表面写水仙花在粪壤中生长、流落小民家的境遇,实则借水仙花的经历,暗示自身虽有才华却仕途坎坷、命运多舛,抒发内心的愤懑与无奈,以物自比,含蓄地表达情感,深化诗歌主题。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黄庭坚连用精妙比喻,将雪白莲藕生于淤泥、黄玉之花长于粪壤比作美女流落小民之家,生动且形象地描绘出美好事物被埋没的境遇。“可惜”一词,承载着诗人无尽感慨。水仙在盛唐曾贵为国花,于荒远荆州却少人赏识,着实可惜;眼前邻家美女空有出众容颜,却被困于平凡家境,同样令人惋惜;而诗人自己满腹才华,却长期辗转于四川、荆南等地被贬,仕途坎坷,更是可惜。种种“可惜”相互交织,强化了诗歌的情感深度。诗的结句“随缘”二字,尽显诗人的无奈。他漂泊天涯,青春流逝,诸多遭遇皆随命运安排,无法自主。这里的“国香”,一语三关,既指水仙花,又指邻家佳丽,同时也是诗人自比。整首诗从莲藕着笔,过渡到水仙,再延伸至邻女,最终融入诗人自身,层层递进,结构严谨缜密。正如清人方东树在《昭昧詹言》卷十一中所言:“凡短章,最要层次多,……山谷多如此。”黄庭坚以细腻的情感、精巧的结构,借咏水仙花,抒发了对世间美好被埋没的叹惋,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深沉思索,使诗作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与动人的力量。
4. 作品点评
在咏物诗的创作领域中,形神俱佳者堪称上品。仅仅对事物进行外形的描绘与写实,只能呈现出低层次的美感;而唯有做到传神寓意,才达至高层次的审美境界。黄庭坚所写的《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其二)》,意境与风韵完美融合,无疑是咏水仙诗作里的上乘佳作。
上一篇:宋·陆游《岁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