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柳斜阳半柳阴":一半的柳树沐浴在斜阳之下,另一半柳树则笼罩在阴影中,
"一蝉飞去一蝉吟":一只蝉飞走,另一只蝉还在鸣叫。
"岸巾亭子钓栏角":我头戴头巾,洒脱地站在亭子的栏杆角落,
"送眼江村松树林":将目光投向远处江村边的松树林。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1.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半柳斜阳半柳阴”是静态描写,描绘出画面的静谧;“一蝉飞去一蝉吟”是动态描写,增添了画面的生机,动静结合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反衬:以动衬静,用蝉的飞动和鸣叫衬托出环境的幽静,使清幽的氛围更加突出。多感官描写:“半柳斜阳半柳阴”是视觉描写,“一蝉飞去一蝉吟”是听觉描写,视听结合多维度地展现了秋暑时节的景象,丰富了读者的感受。
2. 分段赏析
前两句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绘景色。“半柳斜阳半柳阴”写出了柳树在斜阳下光影交错的画面,富有层次感;“一蝉飞去一蝉吟”则以动衬静,通过蝉的飞动和鸣叫,凸显出环境的清幽。后两句写诗人的活动与视野。诗人岸巾(露出额头,戴着头巾,一种洒脱的装扮)立于亭子钓栏角,将目光投向江村的松树林,展现出一种悠然闲适的状态,也让读者感受到他对眼前景色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