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崖拄谷蝮蛇愁":撑着崖壁拄着手杖在山谷攀爬,蝮蛇都为前行发愁,
# 崖:高地的边,陡立的山边。
"入箐攀天猿掉头":险山高耸入云,猿猱都为掉头而担忧。
# 攀:抓住东西向上爬。,箐:竹名,这里指山间原始竹林。
"鬼门关外莫言远":不要认为鬼门关外的黔州地处荒远,
"五十三驿是皇州":从这里以后的五十三座驿站都是我们的疆域。
# 驿:驿站。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竹枝词二首并跋(其一)》是北宋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以黔州险绝的山川环境为背景,前两句通过“撑崖拄谷”“蝮蛇愁”“猿掉头”等意象,极写贬谪之地的艰险可怖;后两句以“鬼门关外”的荒远与“五十三驿是皇州”的辽阔疆域对比,既暗含对朝廷的忠诚,又抒发了虽处逆境却心系社稷的豁达襟怀。全诗语言凝练,意境苍茫,充溢着一种豪迈之气和自信的民族情绪。
2. 写作手法
夸张:“撑崖拄谷蝮蛇愁,入箐攀天猿掉头”,“撑崖拄谷”“入箐攀天”运用夸张的手法,极力描绘出道路的险峻,山崖仿佛支撑着天,山谷陡峭,进入竹林好似要攀到天上,突出了旅途的艰难,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借景抒情:前两句通过描写沿途的险峻景色,如陡峭的山崖、幽深的竹林等,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对被贬处境的无奈,将情感寄托在景物描写之中。对比:“鬼门关外莫言远,五十三驿是皇州”,将鬼门关外的偏远与京城(皇州)的距离进行对比,突出了被贬之地与京城的遥远距离,强化了诗人被贬的凄凉之感和无奈情绪。
3. 分段赏析
《竹枝词二首并跋(其一)》首句“撑崖拄谷蝮蛇愁”“撑”“拄”两个动词生动地描绘出山崖的陡峭险峻,仿佛支撑着天空,挤压着山谷。“蝮蛇愁”则以蝮蛇发愁来侧面烘托环境的艰险,连善于在山间爬行的蝮蛇都对此感到为难,可见路途之难。次句“入箐攀天猿掉头”描写进入竹林后向上攀爬的艰难,仿佛要攀到天际,“猿掉头”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险恶,连灵活的猿猴都望而却步,不敢前行,突出了行程的艰辛。第三句“鬼门关外莫言远”“鬼门关”本就给人一种阴森、偏远的感觉,诗人说不要觉得鬼门关外已经够远了,为下一句做铺垫,引发读者的好奇。末句“五十三驿是皇州”点明这里距离京城(皇州)还有五十三驿的路程,通过具体的数字,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被贬之地的遥远,但不要就此认为此地偏僻,因为这辽阔的疆域都是国家的版图,既暗含对朝廷的忠诚,又抒发了诗人身处逆境仍心系家国的豁达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