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ò
jiā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3
luò
wěi
shēng
zhuǎn
tián
chē
hán
yùn
ér
shí
shǒu
zhòng
liǔ
shàng
yún
jìn
shè
páng
jiù
yōng
bǎo
shào
huàn
lǎo
jìn
zǎi
cāng
cāng
tián
yuán
biàn
zhěn
zhāo
yán
dǎng
láo
wèn
zǒu
hūn
qīn
guī
lái
fān
zuò
yǐng
liáng
shěn
shēng
píng
tuō
shuǐ
wàn
shì
xuě
qīn
bìn
lán
fēng
yǔn
shuāng
gān
luò
chéng
zhèn
dēng
huā
shì
bào
shū
xìn
qīn
nián
dāng
ér
chǐ
齿
huǐ
chèn
chuán
sān
bǎi
mèng
cùn

译文

蟋蟀的鸣声越来越急,田畔的水车天寒难转。我小时候亲手种植的柳树,现在已长得耸入云天了。当年在屋旁的旧仆人,年轻的已更换,年老的也快死尽了。山冈上的树木郁郁苍苍,田园中的畦径也改变了。对我殷勤地招待宴请,委屈了父辈的亲族,亲自到来向我问候,真累了亲戚们走动。回到家中,反而变成了客人,看着身影,真觉得自己好笑。我这一生,像浮萍附水,到处漂流,万事纷纭,到头来只余得满鬓白发。夜深了,寒风中繁霜零落,枯叶飞舞着,密密层层。灯花结了,是有什么喜事吗?多半是来报书信吧!母亲年高,又忧又喜,小儿子正在换牙的时候。由于从太和回分宁的心情十迫切,船虽然还系在三百里之外,可是梦中连距家一寸远也没有。

逐句剖析

"络纬声转急":蟋蟀的鸣声越来越急,

# 络纬:蟋蟀。

"田车寒不运":田畔的水车天寒难转。

# 田车:水车。

"儿时手种柳":我小时候亲手种植的柳树,

"上与云雨近":现在已长得耸入云天了。

# 上与云雨近:犹言(高柳)参天。

"舍傍旧佣保":当年在屋旁的旧仆人,

# 佣保:受雇充当酒保、杂役的人。

"少换老欲尽":年轻的已更换,年老的也快死尽了。

"宰木郁苍苍":山冈上的树木郁郁苍苍,

# 宰木:坟头上种的树木。宰:指有祖先坟墓的山冈。

"田园变畦畛":田园中的畦径也改变了。

# 畦畛:田间的小路。畦(qí):田园中分成的小区。畛(zhěn):田间的界道。

"招延屈父党":对我殷勤地招待宴请,委屈了父辈的亲族,

# 父党:父系亲属。,屈:委屈,古人请客时用的谦词,如屈尊、屈驾。,招延:邀请。

"劳问走婚亲":亲自到来向我问候,真累了亲戚们走动。

# 婚亲:指有婚姻关系的亲属。,劳问:慰问。

"归来翻作客":回到家中,反而变成了客人,

"顾影良自哂":看着身影,真觉得自己好笑。

# 自哂:微笑。,良:很。

"一生萍托水":我这一生,像浮萍附水,到处漂流,

"万事雪侵鬓":万事纷纭,到头来只余得满鬓白发。

"夜阑风陨霜":夜深了,寒风中繁霜零落,

# 陨:坠落。,夜阑:夜深。

"乾叶落成阵":枯叶飞舞着,密密层层。

# 乾叶落成阵:枯干了的树叶一阵一阵地落下。

"灯花何故喜":灯花结了,是有什么喜事吗?

# 灯花:古人迷信,认为人有喜事,灯芯上就会结灯花。

"大是报书信":多半是来报书信吧!

"亲年当喜惧":母亲年高,又忧又喜,

"儿齿欲毁龀":小儿子正在换牙的时候。

# 毁龀:小孩子换牙。龀:儿童七八岁时换牙。

"系船三百里":由于从太和回分宁的心情十迫切,船虽然还系在三百里之外,

"去梦无一寸":可是梦中连距家一寸远也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过家》是宋代黄庭坚所作的五言古诗,是一首深情描绘久别游子重返故乡时内心感触的佳作。诗人刚踏入家乡,村舍内外的景色便率先映入眼帘,紧接着,他认出了年少时亲手栽种的树木,随后又留意到邻舍发生的诸多变化,直至上坟时惊觉田间小路也全然不是记忆中的模样。这些诗句不仅真切展现出诗人那迷茫复杂的心境,还条理清晰地将其匆匆回乡、祭祀先人等一系列活动的先后顺序交代得明明白白。之后,诗中描绘了亲戚们热情殷切的招待场景,以及夜深人静时的静谧之象,借夜晚的宁静来映衬白天的忙碌纷扰。整首诗尽管诗意转折频繁,但其内在脉络却极为明晰,将诗人离别家乡时那份难舍难分的眷恋之情展现得酣畅淋漓。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十二月,黄庭坚在江西太和令任期结束,即将改任德州德平镇监。在赴任途中,他路过家乡分宁(现今江西修水),并创作了《过家》一诗。自熙宁元年踏上仕途后,黄庭坚此番极有可能是首次重返家乡。从他同期所作的《明叔知县和示过家上冢二篇复次韵》中“去国二十年”的表述,便能略窥端倪。此次回乡,黄庭坚停留的时间极为短暂,并且是独自一人,家属似乎还滞留在路途之中。种种经历与情境触动了他的内心,令他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凝练的《过家》。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行旅诗。描绘了作者归家途中及到家后的所见所闻所感。儿时柳树已参天,佣保变老,田园格局改变,作者招请父党、慰问婚亲,却觉自己像客,回顾一生漂泊,两鬓斑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怀以及思乡之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儿时手种柳,上与云雨近”与“舍傍旧佣保,少换老欲尽”形成对比,以柳树的生长和旧人变老的对比,突出时光流逝。比喻:“一生萍托水”将自己一生比作浮萍依托于水,形象地写出漂泊无依之感。

3. 分段赏析

诗的前十六句构成了第一大段,着重铺陈诗人回到家乡后的种种深切感触。踏入故乡土地,那扑面而来的一切,皆化作了诗中的灵动篇章。开篇“络纬声转急,田车寒不运”,描绘出一幅乡村秋冬交替的画面。蟋蟀急促的鸣叫,似在催促着时光的流转;寒冷的气候,让水车停止了运转。这一静一动、一急一缓的对比,不只是对季节与农事的简单描述,更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诗人临近家门时那既满怀期待又略带忧虑的矛盾心境。此时,诗人的心仿佛也随着蟋蟀的鸣叫而快速跳动,在喜悦与不安间徘徊。紧接着的六句,黄庭坚将目光投向了家乡的变迁。曾经孩童时期亲手栽种的柳树,已成长为参天大树,高耸入云,好似在向天空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家舍旁那些曾经熟悉、值得信赖的雇工,大多已步入暮年,被年轻一代所取代,见证着人事的更迭;祖坟上的树木郁郁葱葱,繁茂生长,而田园也已被改造成规整的水田,展现出土地的变化。“十年树木”,儿时种下的柳树历经岁月洗礼,自然能“上与云雨近”;那些旧日的“旧佣保”,随着时光的推移,也难免“少换老欲尽”;田肥水足的环境,促使“宰木郁苍苍”“田园变畦畛”。这八句诗,生动地勾勒出久别归乡之人眼中环境与人事的沧桑巨变,触动着每一个游子心底那份对故乡的眷恋与陌生交织的复杂情感,引发强烈的共鸣。随后的八句,诗人聚焦于返乡后与乡党亲朋的互动以及内心的感慨。尽管黄庭坚仕途不顺,人生之路充满坎坷,但以官员身份回乡探亲的他,依旧受到了乡亲们的热情欢迎。他摆下宴席,诚挚地邀请父老乡亲一同畅饮,以解久别思念之情,这便是“招延屈父党”,其中“屈”字尽显其谦逊,觉得招待或许不够周全。依照家乡的传统习俗,久别归来,总要带上礼物前往亲戚家中探望问候,此乃“劳问走婚亲”。而乡党亲朋也同样热情地回馈诗人,或是邀请他做客,或是带着礼品前来家中看望,举杯欢庆。在乡亲们眼中,诗人身为进士、在外为官,回乡便是尊贵的客人;然而在诗人自己心中,这里是他自幼成长的地方,许多人更是儿时的玩伴,自己实在称不上贵客,故而有“归来翻作客,顾影良自哂”之感。诗人虽为进士,却自觉官职卑微,面对乡亲们的热忱与赞誉,不禁顾影自怜,心中满是难以言说的苦涩。他感慨自己一生如浮萍般漂泊不定,在诸多忧患中,已然两鬓斑白,步入衰老。“雪侵鬓”中的“雪”字,巧妙借代白发,形象地展现出诗人的沧桑。乡党亲朋的欢宴虽热闹非凡,却也引发了诗人对自身漂泊命运的悲凉感慨,致使他夜深难眠,写下“夜阑风陨霜,干叶落成阵”的诗句。此句以景托情,将诗人暮年壮志未酬、内心孤寂的心境描绘得淋漓尽致。从结构上看,这一句与开篇的“络纬声转急,田车寒不运”相互呼应;在意蕴上,若说开头展现的是临家前的喜忧参半,此处则是仕途坎坷者归家后的落寞与凄凉,皆是以景言情的精妙之笔。诗的最后六句组成了第二段,主要回溯诗人归乡之前的心境。此次回乡,黄庭坚独自前行,老母与孩子并未同行,这使他心中牵挂万分,由此引出了巧妙的过渡:“灯花何故喜,大是报书信。”古人迷信灯花报喜,诗人借此表达对家书的殷切期盼。由盼家书转而回忆起返乡前的种种思绪。“喜惧”之年,指代老年,此时身处故乡的诗人,牵挂着家中的老一辈亲朋与乡党。孩子换牙的情况,成为了他返乡与赴任的双重考量因素:在外时,想着孩子渐大,可以回乡探望乡亲;赴任时,又念及孩子顽皮,母亲照顾辛苦,应尽快赴任以解母亲之忧。而诗末“船系三百里,去梦无一寸”更是生动地刻画出诗人归乡前的急切心情,船虽尚在三百里外,可他的心早已迫不及待地飞向故乡,连梦中都在急切地靠近家乡,那份对故乡的思念与渴望,跃然纸上。

4. 作品点评

黄庭坚所作的这首诗,每一句都凝练有力。他全然运用白描手法,不着过多修饰,却营造出高古醇厚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本诗大分两段,第一段为前十六句,写返家之后。一、二两句写节物,三至八句写离家后情况的变化,九、十两句写亲戚存问,十一至十四句感怀,十五、十六两句,又写景物,与一、二两句照应。第二段为后六句,写返家之前。十七至二十句写得书心情,二十一、二十二两句写思家之切。它所使用的语言都经过拣选,显得生新可喜;所写的场面,跨度较大,衔接处也不十分清楚。在总体结构上,后来的情事却反而放在前面。凡此种种,都使读者一新耳目。前人所谓宋人之诗变化于唐而出其所自得,往往于这些地方可以窥见。

中国古代文史学家程千帆、沈祖棻《古诗今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李廌《杨花词三首其一》

下一篇:宋·张孝祥《水调歌头·隐静山观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