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天寒果饤来馊":夏天的寒果因为天气炎热而变质,散发出酸腐的味道,
"水果清于木果休":而新鲜的水果却比木果更加清爽。
"莲入新秋何便瘦":莲子进入初秋为何显得清瘦,
"菱沉到底竟能浮":而菱角沉入水底却依然能够浮起。
"山泉酿酒香仍冽":用山泉酿造的酒香气浓郁且清凉,
"野蔌堆盘爽更幽":野菜堆满盘子,显得更加清幽爽口。
"方丈食前非不爱":面对美食,我并非不喜欢,
"风蝉一腹饱诗愁":但内心的诗意和忧愁却如同风蝉的鸣叫,始终萦绕心间。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1. 写作手法
对比:诗人通过对比寒果的变质与水果的清爽(“暑天寒果飣来馊,水果清于木果休”),以及莲的清瘦与菱的浮沉(“莲入新秋何便瘦,菱沉到底竟能浮”),突出了自然物象的特点,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情景交融:全诗将自然景物与诗人的情感相结合,“山泉酿酒香仍冽,野蔌堆盘爽更幽”,通过对山泉酿酒和野菜堆盘的描写,营造出清幽、爽朗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悠然。反衬:以乐景衬哀情,诗人在描写美食与自然美景的同时,却以“风蝉一腹饱诗愁。”结尾,表达了内心的忧愁与诗意的孤独。这种以乐景写悲情的手法,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2. 分段赏析
首联:“暑天寒果饤来馊,水果清于木果休。”诗人描绘了夏日暑气中,寒果因天气炎热而变质的情景,同时指出水果比木果更加清爽。这一联通过对比,突出了水果的清新,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物的喜爱。颔联:“莲入新秋何便瘦,菱沉到底竟能浮。”诗人以“莲入新秋何便瘦。”描绘了莲子在初秋时节的清瘦之态,而“菱沉到底竟能浮”则描写了菱角沉入水底却依然能浮起的奇妙景象。这一联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思考。颈联:“山泉酿酒香仍冽,野蔌堆盘爽更幽。”诗人描绘了山泉酿造的酒香气浓郁且清凉,野菜堆满盘子,更加显得清幽爽口。这一联通过对饮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尾联:“方丈食前非不爱,风蝉一腹饱诗愁。”诗人表示,尽管面前的美食令人喜爱,但他内心依然充满了诗意的忧愁。这一联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对更高层次精神追求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