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ī
èr
shǒu
shàng
zhān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3
jiāng
méi
yǒu
jiā
shí
tuō
gēn
táo
chǎng
táo
zhōng
yán
zhāo
jiè
ēn
guāng
fāng
jiǎo
jié
bīng
xuě
kōng
xiāng
lái
dǐng
shí
shēng
miào
láng
suì
yuè
zuò
chéng
wǎn
yān
qīng
huáng
shēng
táo
pán
yuǎn
chū
jiàn
cháng
zhōng
rán
kǒu
zhì
zhì
guān
dào
páng
dàn
shǐ
使
běn
gēn
zài
juān
guǒ
shāng

译文

江梅有着美好的果实,却扎根在桃李生长的地方。​桃李始终不肯说它的好话,江梅只凭着朝露的恩光成长。高洁的江梅孤芳自赏,容易招致妒忌,它默默在冰雪中散发清香。古来调制羹要靠梅子,它本应进入高高的朝堂。可惜岁月空度,为时已晚,在烟雨中梅子已由青变黄。梅子跟桃李同置盘中,因它来自远方而被人品尝。但它实在不那么可口,被丢弃在官道之旁。​但是只要它的本根还在,即使被抛弃又有何妨。​

逐句剖析

"江梅有佳实":江梅有着美好的果实,

# 江梅:生长在江边的梅。

"托根桃李场":却扎根在桃李生长的地方。​

# 场:这里指场圃。,托根:寄根,寄生。

"桃李终不言":桃李始终不肯说它的好话,

"朝露借恩光":江梅只凭着朝露的恩光成长。

# 恩光:君王之恩。

"孤芳忌皎洁":高洁的江梅孤芳自赏,容易招致妒忌,

"冰雪空自香":它默默在冰雪中散发清香。

# 空:仅仅,徒然。,冰雪:比喻梅花洁白而富有光泽。

"古来和鼎实":古来调制羹要靠梅子,

# 和鼎实:调和鼎中之物。

"此物升庙廊":它本应进入高高的朝堂。

# 庙廊:指朝廷。

"岁月坐成晚":可惜岁月空度,为时已晚,

"烟雨青已黄":在烟雨中梅子已由青变黄。

"得升桃李盘":梅子跟桃李同置盘中,

"以远初见尝":因它来自远方而被人品尝。

"终然不可口":但它实在不那么可口,

# 终然:终于,到底。

"掷置官道旁":被丢弃在官道之旁。​

"但使本根在":但是只要它的本根还在,

"弃捐果何伤":即使被抛弃又有何妨。​

# 弃捐:遗弃,罢黜。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古诗二首上苏子瞻(其一)》由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此诗以物喻人,主题围绕怀才不遇与坚守自我。​诗中先写江梅虽有佳实,却扎根于桃李场。桃李借助朝露恩光,而江梅孤芳自赏,洁白的品性遭忌,只能在冰雪中独自飘香,此为第一段,描绘江梅处境。第二段写江梅虽有和鼎之能,却因岁月流逝、烟雨侵袭,成熟较晚,虽得以进入桃李盘,却因不合口味被弃置官道旁。诗人运用比兴手法,将江梅比作有才能却不被赏识之人,桃李则象征那些凭借外力得势者。​ 全诗借江梅的遭遇,暗喻自身或其他贤才在世间的坎坷。黄庭坚通过对江梅从生长到被弃的完整叙述,生动展现出有才之士不被重用的无奈。此诗以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对人才境遇的感慨,也体现出诗人即便面临困境,仍坚守本根的豁达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苏轼在早年的政治生涯中,秉持偏保守的立场,因强烈反对王安石推行的新法,遭受一连串贬斥,辗转在杭州、密州、徐州等地任职。尽管仕途坎坷,苏轼却心系百姓疾苦,为官期间积极作为,为当地民众做了诸多实事。在文学领域,苏轼堪称宋诗革新的领军人物,其诗作内容充实饱满,想象力天马行空,风格豪放洒脱、自然流畅,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变化万千,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后世常将他与李白相提并论,赞誉其为宋代的李白。元丰元年(1078年),黄庭坚出任北京国子监教授,怀着对苏轼的倾慕之情,他修书一封,并附上两首古诗寄给彼时在徐州的苏轼。苏轼收到后,欣然和诗回应,自此,两位伟大诗人开启了深厚的情谊,一生相交,不离不弃。《古诗二首上苏子瞻(其一)》便是黄庭坚寄给苏轼组诗中的开篇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托物言志题材的诗。描绘了江梅虽拥有美好果实,却扎根于桃李丛生之地,桃李借朝露之恩光蓬勃生长,江梅却因孤芳洁白遭忌,只能于冰雪中独自散发清香的处境。体现了江梅虽具和鼎之能,却因岁月、烟雨而成熟晚,即便进入桃李盘,终因不合口味被弃置官道旁的坎坷经历。营造出一种怀才不遇的悲凉氛围,表达了诗人借江梅的遭遇,暗喻自身及其他贤才在世间的艰难处境,生动展现出有才之士不被重用的无奈,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即便面临困境,仍坚守本根的豁达态度。​

2. 写作手法

象征:全诗以江梅象征苏轼,江梅“托根桃李场”象征苏轼身处复杂官场环境。江梅的高洁、不被赏识等特点,对应苏轼的品格与遭遇,使抽象情感具象化。​对比:将江梅与桃李对比,桃李“朝露借恩光”,凭借外在条件得势;江梅“孤芳忌洁白,冰雪空自香”,孤高自守,突出江梅(苏轼)的高洁与不随波逐流。​借物抒情:通过对江梅生长、结局的描写,如“岁月坐成晚,烟雨青已黄”“终然不可口,掷置官道旁”,借江梅命运抒发对苏轼仕途坎坷的惋惜与感慨。​

3. 分段赏析

诗开篇“江梅有佳实,托根桃李场”,点明江梅虽有美好本质,却扎根于桃李混杂之地,暗喻苏轼身处复杂官场。​“桃李终不言,朝露借恩光”,桃李借朝露恩泽显耀,与江梅形成鲜明对比,凸显江梅不依赖外物的孤高。​“孤芳忌皎洁,冰雪空自香”,进一步刻画江梅高洁却孤独的形象,暗示苏轼的品格不被世俗理解。​“古来和鼎实,此物升庙廊”,以江梅本应作为和鼎美实升入庙廊,暗示苏轼本应在朝堂施展才华。​“岁月坐成晚,烟雨青已黄”,写江梅在岁月、烟雨中错过时机,象征苏轼仕途不顺,年华流逝。​“得升桃李盘,以远初见尝。终然不可口,掷置官道旁”,描述江梅虽入桃李盘却被抛弃,象征苏轼虽有机会却未被重用。​最后“但使本根在,弃捐果何伤”,表达对苏轼的鼓励,只要根本(品格才华)在,暂时挫折无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方岳《泊龙湾》

下一篇:宋·蔡戡《遣兴四首(其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