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梅有佳实":江梅有着美好的果实,
# 江梅:生长在江边的梅。
"托根桃李场":却扎根在桃李生长的地方。
# 场:这里指场圃。,托根:寄根,寄生。
"桃李终不言":桃李始终不肯说它的好话,
"朝露借恩光":江梅只凭着朝露的恩光成长。
# 恩光:君王之恩。
"孤芳忌皎洁":高洁的江梅孤芳自赏,容易招致妒忌,
"冰雪空自香":它默默在冰雪中散发清香。
# 空:仅仅,徒然。,冰雪:比喻梅花洁白而富有光泽。
"古来和鼎实":古来调制羹要靠梅子,
# 和鼎实:调和鼎中之物。
"此物升庙廊":它本应进入高高的朝堂。
# 庙廊:指朝廷。
"岁月坐成晚":可惜岁月空度,为时已晚,
"烟雨青已黄":在烟雨中梅子已由青变黄。
"得升桃李盘":梅子跟桃李同置盘中,
"以远初见尝":因它来自远方而被人品尝。
"终然不可口":但它实在不那么可口,
# 终然:终于,到底。
"掷置官道旁":被丢弃在官道之旁。
"但使本根在":但是只要它的本根还在,
"弃捐果何伤":即使被抛弃又有何妨。
# 弃捐:遗弃,罢黜。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托物言志题材的诗。描绘了江梅虽拥有美好果实,却扎根于桃李丛生之地,桃李借朝露之恩光蓬勃生长,江梅却因孤芳洁白遭忌,只能于冰雪中独自散发清香的处境。体现了江梅虽具和鼎之能,却因岁月、烟雨而成熟晚,即便进入桃李盘,终因不合口味被弃置官道旁的坎坷经历。营造出一种怀才不遇的悲凉氛围,表达了诗人借江梅的遭遇,暗喻自身及其他贤才在世间的艰难处境,生动展现出有才之士不被重用的无奈,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即便面临困境,仍坚守本根的豁达态度。
2. 写作手法
象征:全诗以江梅象征苏轼,江梅“托根桃李场”象征苏轼身处复杂官场环境。江梅的高洁、不被赏识等特点,对应苏轼的品格与遭遇,使抽象情感具象化。对比:将江梅与桃李对比,桃李“朝露借恩光”,凭借外在条件得势;江梅“孤芳忌洁白,冰雪空自香”,孤高自守,突出江梅(苏轼)的高洁与不随波逐流。借物抒情:通过对江梅生长、结局的描写,如“岁月坐成晚,烟雨青已黄”“终然不可口,掷置官道旁”,借江梅命运抒发对苏轼仕途坎坷的惋惜与感慨。
3. 分段赏析
诗开篇“江梅有佳实,托根桃李场”,点明江梅虽有美好本质,却扎根于桃李混杂之地,暗喻苏轼身处复杂官场。“桃李终不言,朝露借恩光”,桃李借朝露恩泽显耀,与江梅形成鲜明对比,凸显江梅不依赖外物的孤高。“孤芳忌皎洁,冰雪空自香”,进一步刻画江梅高洁却孤独的形象,暗示苏轼的品格不被世俗理解。“古来和鼎实,此物升庙廊”,以江梅本应作为和鼎美实升入庙廊,暗示苏轼本应在朝堂施展才华。“岁月坐成晚,烟雨青已黄”,写江梅在岁月、烟雨中错过时机,象征苏轼仕途不顺,年华流逝。“得升桃李盘,以远初见尝。终然不可口,掷置官道旁”,描述江梅虽入桃李盘却被抛弃,象征苏轼虽有机会却未被重用。最后“但使本根在,弃捐果何伤”,表达对苏轼的鼓励,只要根本(品格才华)在,暂时挫折无妨。
上一篇:宋·方岳《泊龙湾》
下一篇:宋·蔡戡《遣兴四首(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