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nán
xiāng
·
·
chéng
cǎi
fǎng

朝代:唐作者:李珣浏览量:1
chéng
cǎi
fǎng
guò
lián
táng
zhào
jīng
shuì
yuān
yāng
dài
xiāng
yóu
wēi
bàn
xiào
zhēng
yǎo
tiǎo
jìng
zhé
tuán
zhē
wǎn
zhào

译文

乘着五彩画舫,经过莲花池塘,船歌悠扬,惊醒安睡的鸳鸯。满身香气的少女只顾依偎着同伴嫣然倩笑,这些少女个个姿态美好,她们在娇笑中折起荷叶遮挡夕阳。

逐句剖析

"乘彩舫":乘着五彩画舫,

# 彩舫:画舫,一种五彩缤纷的船。,乘:乘着。

"过莲塘":经过莲花池塘,

# 过:经过。

"棹歌惊起睡鸳鸯":船歌悠扬,惊醒安睡的鸳鸯。

# 睡:安睡。,棹歌:行船时所唱之歌。

"带香游女偎伴笑":满身香气的少女只顾依偎着同伴嫣然倩笑,

# 偎伴:偎靠着女伴。,游女:出游的女子。,带香:一作“带花”。

"争窈窕":这些少女个个姿态美好,

# 窈窕:姿态美好。

"竞折团荷遮晚照":她们在娇笑中折起荷叶遮挡夕阳。

# 晚照:夕阳的余晖。,团荷:圆形荷叶。,折:折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南乡子·乘彩舫》是五代十国时期前蜀词人李珣创作的词作。此词以春日水乡为背景,截取少女泛舟莲塘的生活片段,描绘其触景生情、嬉戏逗趣的瞬间。全词通过莲塘泛彩舟的动态场景,展现少女们悠然自得的游赏之态,游女带香,捕捉少女们含羞带笑、竞相折荷遮挡夕阳的灵动情致。全篇语言明快简洁,画面鲜活生动,既呈现了南国水乡的明媚风光,又传神勾勒出少女的娇憨情态,兼具民歌的质朴韵味与词体的精巧构思,读来饶有兴味、颇耐咀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五代时期花间派词人

李珣(855?~930?),五代词人。字德润,家居梓州(今四川三台),其祖先为波斯人。仕前蜀,蜀亡不仕。李珣是“花间派”词人,其词风清婉明丽,较少雕饰,多写闺情离愁和南方风物。主要作品有《渔歌子·荻花秋》《南乡子·乘彩舫》《定风波·志在烟霞慕隐沦》等。他通医理,著有《海药本草》,记录南方药草一百多种,为宋代唐慎微《证类本草》、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所引用,今人有辑本。《花间集》《尊前集》存其词五十多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南乡子·乘彩舫》是五代十国时期前蜀词人李珣创作的词作。此词当作于十世纪初李珣东游粤地期间,是其《南乡子》组词17首中的代表作之一。该组词以岭南水乡风土人情为题材,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与民歌韵味,这便是其中的一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描绘南国水乡生活的风俗词。这首词描绘了少女泛舟莲塘时惊起鸳鸯、偎伴笑语的生活片段,展现了春日水乡明丽鲜活的地域风情。全词以民歌般质朴的语言,勾勒出少女游赏时既天真烂漫又含蓄婉转的微妙心绪,既呈现了岭南水乡的旖旎风光,又暗含对青春情思的生动摹写。

2. 写作手法

触景生情:“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写少女们因目睹鸳鸯的亲密姿态,产生对自身情感的期待,震颤了少女的春心,憧憬着幸福的爱情。

3. 分段赏析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三句,以明快笔触勾勒春日水乡的动态画卷。少女们乘坐彩饰华美的游船,悠然划过芰荷满塘的碧水,桨声与歌声惊醒了莲叶间栖息的鸳鸯。此处的“乘”“过”二字连贯展现行船之轻盈,“棹歌惊起”则以听觉打破视觉的静谧,形成动静对比。鸳鸯的惊飞既暗示了少女们的欢闹,又为下文情感萌动埋下伏笔,使画面由悠然转向微妙的情感涟漪。“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三句,聚焦少女们的情态与互动。首句“带香偎伴笑”以嗅觉与视觉交融,刻画少女们娇媚含羞的群像,游女们惊动了结伴而居的鸳鸯,而鸳鸯又震颤了少女的春心,憧憬着幸福的爱情。“带香”对妙龄少女的真实写照,看着眼前成双成对的鸳鸯,想着自己的心上人,彼此心照不宣互相依偎出神,流露出心底里的柔情蜜意,散发出少女的幽香,沁人肺腑。后句“争窈窕”以动作写心境,尽写出怀春少女的娇美,给读者留下无穷想象,少女们因互相比美而显露出天真烂漫的娇态;“竞折团荷遮晚照”则以特写镜头捕捉少女们羞涩遮面的瞬间:荷叶的圆润与夕阳的余晖相映,既遮挡了旁人的目光,又掩不住面庞的绯红。全段通过“争”“竞”等动词强化动态,以“团荷遮照”收束画面,既保留民歌的直率鲜活,又以细腻笔触刻画出少女们活泼的举止,揭示出她们害羞的神态,达到“丽而不妖,艳而能质”的审美效果。

4. 作品点评

这是一首灵动鲜活的风俗画卷,明艳清丽的笔触勾勒出春日水乡的盎然生机。词中写景则水光潋滟,尽显南国春色;状人则眉眼含情,笑靥藏羞。全篇语言凝练如珠玉落盘,丽色不显雕琢,艳而不失清雅,颇有民歌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景真意趣。

明茅暎《词的》卷一

# “竟折团荷遮晚照”,生动入画。

近代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

# 这两首词很形象地刻画了人物的情态。第一首写一群小姑娘在莲塘里乘船嬉戏的情景,灵活、逼真地描绘了少女们的害羞、娇憨。下一首描写少女细腻的感情和行动。这是写一个女孩子遇到自己喜爱的情人,怕人看见,只好偷偷地用眼神传达对他的情意,并且假装掉下了双翠羽(是女子的首饰),背着人骑象先过河去等候他。词中所写的“刺桐花”“越台”“骑象”也都是南方特有的风光。

近代夏承焘《唐宋词欣赏·花间词体》评《南乡子》二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胡曾《咏史诗·濮水》

下一篇:唐·王维《齐州送祖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