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烟霞慕隐沦":多么仰慕当年的范蠡,他的志向本就在青山绿水、烟雾云霞之中,
# 隐沦:隐姓埋名。沦之意为没。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诗:“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烟霞:云气,多泛指山林、山水,这里指归隐之所。唐·李群玉《送人隐居》诗:“平生自有烟霞志。久欲抛身狎隐沦。”
"功成归看五湖春":吴亡越兴,功成名就时隐姓埋名,寄身于太湖的烟波浩渺之中。纵情山水,寄兴风月。
# 功成归看五湖春:用越王勾践灭吴后,大夫范蠡功成身退、隐迹五湖的故事。五湖:太湖。
"一叶舟中吟复醉":驾一叶扁舟,把酒吟诵,其乐融融,
# 一叶:形容船小如树叶。
"云水":在云水中,
"此时方认自由身":此时此刻,才知道自由的可贵,身心两忘是多么的难得。
"花岛为邻鸥作侣":与繁花似锦的小岛为邻,和自由飞翔的鸥鸟做伴,
# 鸥作侣:与鸥为伴,这里指栖身世外、怀得失的隐居生活。《列子黄帝》载,有人爱好鸥鸟,不存机心,鸥鸟亦乐于亲近。
"深处":深居简出,
# 深处:深居简出。
"经年不见市朝人":多年不见那追逐利禄的豪商巨宦,
# 市朝:偏义复词,指朝堂。市,交易买卖的场所。朝,官府治事的处所。后以市朝多指争名夺利的场所。,经年:年复一年。
"已得希夷微妙旨":早已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 微妙旨:精微玄妙的义旨。,希夷:无声为希、无色为夷,犹言虚寂玄妙。《老子》:“视之不见名目夷,听之不闻名日希。”河上公注:“无色日夷,无声日希。”萧统《谢敕参解讲启》:“至理希夷.微言渊奥,非所能镄仰。”柳宗元《愚溪诗序》:“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
"潜喜":心中暗自高兴,
# 潜喜:心中暗喜,发自衷心的喜悦。
"荷衣蕙带绝纤尘":选择了这飘飘欲仙的隐居生活。
# 纤尘:微尘,这里指俗世。,绝:摆脱,沾染。,荷衣蕙带:荷叶制成的衣服,香革制成的带子。代称隐士衣服。屈原《九歌·少司命》:“荷衣兮蕙带,倏而来兮忽而逝。”
"十载逍遥物外居":十年逍遥自在地居住在尘世之外,
# 物外:世外,超脱于世事之外。
"白云流水似相于":白云和流水好似与我相伴相熟。
# 相于:相亲相厚。
"乘兴有时携短棹":乘兴之时有时划着短桨,
"江岛":漫游江岛,
"谁知求道不求鱼":谁知道我是来求道而不是来钓鱼的呢?
"到处等闲邀鹤伴":所到之处随意邀来鹤鸟做伴,
"春岸":春日岸边,
"野花香气扑琴书":野花的香气扑向我的琴书。
"更饮一杯红霞酒":再饮一杯如红霞般艳丽的美酒,
"回首":回首望去,
"半钩新月贴清虚":半弯新月挂在清虚的夜空。
# 清虚:清净虚无。
"又见辞巢燕子归":又看见辞别旧巢的燕子归来,
# 辞巢:一作“新巢”。
"阮郎何事绝音徽":阮郎为何断了音信。
"帘外西风黄叶落":帘外西风吹落黄叶,
"池阁":池阁边,
"隐莎蛩叫雨霏霏":隐在莎草中的蟋蟀在雨声中鸣叫。
"愁坐算程千万里":忧愁地坐着计算路程有千万里,
# 坐:因。
"频跂":频频踮脚盼望,
"等闲经岁两相违":轻易间就已分隔一年。
# 等闲:无端。
"听鹊凭龟无定处":听鹊鸣、占卜龟甲都无法得知归期,
"不知":不知如何是好,
"泪痕流在画罗衣":泪痕滴落在画罗衣上。
"雁过秋空夜未央":大雁飞过秋夜的长空,夜还未过半,
"隔窗烟月锁莲塘":隔着窗户,烟月笼罩着莲塘。
"往事岂堪容易想":往事怎能轻易回想,
"惆怅":心中满是惆怅,
"故人迢递在潇湘":故人远在潇湘之地。
# 潇湘:故人远在潇湘之地。
"纵有回文重叠意":纵然有回文诗般重叠的情意,
# 回文重叠:用苏蕙织《回文璇玑图》的典故。《太平御览》卷五二〇引崔鸿《前秦录》:“秦州刺史窦滔妻,彭城令苏道质之女。有才学,织绵制回文诗以赎夫罪。”
"谁寄":又能寄给谁呢?
"解鬟临镜泣残妆":解开鬟发,对着镜子哭泣,残妆斑驳。
"沉水香消金鸭冷":沉水香在金鸭香炉中渐渐消散,香炉变冷,
"愁永":忧愁漫长,
"候虫声接杵声长":秋虫的鸣叫与捣衣声接连不断。
"帘外烟和月满庭":帘外烟霭和月光洒满庭院,
"此时闲坐若为情":此时闲坐,情何以堪。
# 若为情:如此为情。
"小阁拥炉残酒醒":小阁中拥着炉火,残酒未醒,
"愁听":忧愁地听着,
"寒风叶落一声声":寒风吹落树叶的声音。
"惟恨玉人芳信阻":只恨意中人的音信受阻,
"云雨":如同云雨阻隔,
"屏帷寂寞梦难成":屏风帷帐间寂寞难耐,难以成梦。
"斗转更阑心杳杳":斗转星移,更声将尽,内心迷茫,
# 更阑:更深夜尽。
"将晓":天将破晓,
"银釭斜照绮琴横":银灯斜照在横放的绮琴上。
五代时期花间派词人
李珣(855?~930?),五代词人。字德润,家居梓州(今四川三台),其祖先为波斯人。仕前蜀,蜀亡不仕。李珣是“花间派”词人,其词风清婉明丽,较少雕饰,多写闺情离愁和南方风物。主要作品有《渔歌子·荻花秋》《南乡子·乘彩舫》《定风波·志在烟霞慕隐沦》等。他通医理,著有《海药本草》,记录南方药草一百多种,为宋代唐慎微《证类本草》、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所引用,今人有辑本。《花间集》《尊前集》存其词五十多首。
1. 写作手法
白描:这首词多处运用白描手法。“一叶舟中吟复醉,云水,此时方认自由身”,以简洁笔墨勾勒出舟中醉吟、与云水相伴的场景,尽显自由之态;“花岛为邻鸥作侣,深处,经年不见市朝人”,直白点明与花岛、鸥鸟为邻,久离尘嚣的生活,画面清晰;“乘兴有时携短棹,江岛,谁知求道不求鱼”,朴素描绘乘舟江岛、求道忘鱼的情景,意趣盎然。这些语句不事雕琢,以质朴语言绘景传情,自然呈现隐逸生活与心境直抒胸臆:词中多处直抒胸臆。“志在烟霞慕隐沦”直接表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已得希夷微妙旨,潜喜”直言得悟妙理的暗自欣喜;“愁坐算程千万里”“惆怅,故人迢递在潇湘”直接抒发对故人的思念与惆怅。这些语句不借意象迂回,径直袒露心迹,将向往隐逸、思念故人的情感直白呈现,酣畅淋漓。
2. 分段赏析
一、“志在烟霞慕隐沦”—“荷衣蕙带绝纤尘”:开篇“志在烟霞慕隐沦,功成归看五湖春”,以“烟霞”“隐沦”点明心向自然的志趣,借范蠡归隐五湖的典故,寄托功成身退的理想。“一叶舟中吟复醉,云水。此时方识自由身”,词人乘舟行于云水间,或吟或醉,酣畅淋漓地展现摆脱世俗羁绊后的自由洒脱。“一叶舟”与浩渺云水的对比,凸显个体在自然中的渺小与精神的超然,奠定了上片悠然自得的基调。“花岛为邻鸥作侣,深处。经年不见市朝人”,词人以花岛为居、鸥鸟为友,深居远离尘世之处,“经年不见市朝人”将隔绝世俗的静谧推向极致。“已得希夷微妙旨,潜喜。荷衣蕙带绝纤尘”,转而从精神层面切入,词人领悟道家“希夷”(虚寂无为)的真谛,内心暗喜;“荷衣蕙带”化用《楚辞》意象,象征其高洁品格,与尘世纤尘形成鲜明对立,既点明隐逸生活的精神支柱,又将词人不慕荣利、超然物外的心境推向高潮。二、“十载逍遥物外居”—“半钩新月贴清虚。”:“十载逍遥物外居,白云流水似相於”开篇点题,“十载”见隐逸之久,“白云流水”以自然意象拟人化,仿佛知己相伴,暗合庄子“与物俱化”的哲学意趣。“乘兴有时携短棹,江岛,谁知求道不求鱼”化用《庄子》“吾钓非钓也,钓道也”的典故,词人乘舟至江岛,非为鱼获,只为求道——短棹轻摇间,已将功利之心荡尽,唯余对精神境界的追寻。“谁知”二字暗藏知音难觅的孤高,却更见其坚守道心的笃定。“到处等闲邀鹤伴,春岸,野花香气扑琴书”以“鹤伴”“春岸”“野花”构筑空灵之境:鹤为仙禽,象征高洁;野花无名,却以香气浸润琴书,自然之趣与人文雅韵浑然一体。“扑”字极富动感,仿佛花香主动拥抱词人,凸显人与自然的亲昵无间。结句“更饮一杯红霞酒,回首,半钩新月贴清虚”以“红霞酒”呼应晚霞,视觉与味觉交织;“回首”瞬间,新月如钩,贴于“清虚”天幕,画面从绚烂归于澄明。“清虚”既指夜空,亦喻心境——饮尽人间烟火,唯余明月般的清朗空明,将隐逸者超脱世俗、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状态推向极致。三、“又见辞巢燕子归”—“泪痕流在画罗衣”:“又见辞巢燕子归,阮郎何事绝音徽”以“燕子归”起兴,既点出时节更替,又以燕子双归反衬自身孤栖——“又见”二字暗含年年盼归的怅惘,“阮郎”用刘晨阮肇典故代指情人,“绝音徽”直言音信断绝的残酷现实,怨责中藏深婉思念。“帘外西风黄叶落,池阁,隐莎蛩叫雨霏霏”转笔写景:西风萧瑟、黄叶飘落,池阁边莎草深处,蟋蟀在雨幕中悲鸣。“落”“叫”“霏霏”等动态描写,将秋景的凄凉与内心的孤寂层层叠加——风声、叶声、虫声、雨声交织成“愁音”,既渲染氛围,又暗示主人公因愁难寐、对景伤情的状态。“愁坐算程千万里,频跂,等闲经岁两相违”直抒胸臆:主人公久坐愁城,计算归人行程遥隔“千万里”,频频踮脚远眺,却只换来“经岁”分离。“算”见执念之深,“频跂”状盼归之切,“等闲”二字更添命运捉弄的无奈。“听鹊凭龟无定处,不知,泪痕流在画罗衣”以民间占卜习俗写尽惶惑:听鹊声盼喜讯、凭龟甲问归期,皆无准信,最后以“泪痕”滴落“画罗衣”的细节收束——此前所有思念、等待、不安,终化作无声泪水,凝结为具象的哀愁。“不知”二字尤见沉痛:她或许浑然不觉泪落衣襟,却深知相思无寄、归期渺茫,将闺中女子的深情与绝望推向高潮。四、“雁过秋空夜未央”—“候虫声接杵声长”:“雁过秋空夜未央,隔窗烟月锁莲塘”开篇即造幽冷之境:北雁南飞划过长夜,窗外烟月笼罩着枯寂莲塘,一个“锁”字既写烟月朦胧如帘,亦喻心境囚于愁绪。“往事岂堪容易想,惆怅。故人迢递在潇湘”以反问陡转,“岂堪”道尽往事伤人,却又忍不住回想——明知相思苦,偏作苦相思。“迢递”二字写尽空间阻隔,“潇湘”既指地理远阔,亦暗用湘妃典故,隐含相思泣血之意。“纵有回文重叠意,谁寄?”化用苏蕙织锦寄夫典故,“纵有”二字见深情难抑,“谁寄”则陡然跌入现实困境——满腹衷肠,竟无人传递。“解鬟临镜泣残妆”以细节传情:卸发对镜,残妆泪痕斑驳,动作中见深夜无眠的憔悴,“泣”字虽显,却以无声胜有声。“沉水香消金鸭冷,愁永。候虫声接杵声长”以景结情:香炉香尽、鸭形薰炉冷透,暗喻心灰意冷;秋虫悲鸣与远处捣衣声相续,将“愁永”从时间(夜长)延至空间(远巷),仿佛愁绪随声浪扩散,绵绵无绝。“接”字精妙,既写声线相连,亦写愁思无缝衔接,愈显孤寂之深。五、“帘外烟和月满庭”—“银釭斜照绮翠横”:“帘外烟和月满庭”勾勒朦胧夜景,烟月笼罩的庭院看似静谧,却以“烟”之迷离、“月”之孤冷,暗喻心境的怅惘。“此时闲坐若为情”以问句直剖心迹——看似“闲坐”,实则情难自抑。“小阁拥炉残酒醒,愁听,寒风叶落一声声”转写室内:拥炉对酒本欲消愁,却因“残酒”醒后更觉清冷;“寒风叶落”的单调声响,如愁绪叩窗,“一声声”强化时间的漫长与内心的煎熬,听觉描写让孤寂具象可感。“唯恨玉人芳信阻,云雨,屏帷寂寞梦难成”直抒胸臆:“唯恨”二字点明愁源,音信阻隔如“云雨”成空,屏风帷帐间只剩寂寞,连梦中相逢亦不可得,见思念之切与失落之深。“斗转更阑心杳杳,将晓”以星斗转移、更声渐尽写彻夜无眠,“杳杳”状心魂空落,似随远人漂泊。结句“银釭斜照绮翠横”以景收束:天将破晓,歪斜的烛光照着凌乱的绣被(“绮翠横”),未眠之人的憔悴与心事不着一字而尽现。烛影摇红中,相思的孤苦与时光的荒寒浑然一体,余韵悠长。
# 李德润词大抵清婉近端已。其写南越风物,尤极真切可爱……又《渔歌子》、《渔父》、《定风波》诸词,缘题自抒胸境,洒然高逸,均可诵也。花间词人能如李氏多面抒写者甚鲜。故余谓德润词在花间可成一派而介立温韦之间也。
《栩庄漫记》
上一篇:唐·鱼玄机《寓言》
下一篇:唐·贯休《相和歌辞·胡无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