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uàn

朝代:唐作者:李珣浏览量:1
chù
tiáo
tiáo
chǔ
shān
shuǐ
xiāng
lián
zhāo
yún
jiù
shí
èr
fēng
qián
yuán
shēng
dào
chuán
chóu
cháng
dīng
xiāng
jié
yīn
bié
guó
yīn
shū
jué
xiǎng
jiā
rén
huā
xià
duì
míng
yuè
chūn
fēng
hèn
yīng
tóng
chūn
wēi
sòng
jūn
nán
chóu
liǎn
shuāng
é
luò
huā
shēn
chù
niǎo
zhú
fěn
tán
zhū
lèi
lín
liú
gèng
tóng
xīn
jié
qíng
gěng
hòu
huì
shí
jié
kān
huí
shǒu
xiāng
wàng
tīng
zhōu
shēng
yōu

译文

走啊走,走到何处才是尽头,迢迢巴山与楚水,山水相连。神女的相思幻化成朝云暮雨,在巫山的十二峰前徘徊不去,一阵猿啼迎来了客船。勾起远客思乡的愁和丁香的花蕾有什么分别呢,只因为这远远的别离,故园的音信就此隔绝。遥想佳人在花下,迎着春风,对着明月,她的离愁别绪与我应是一样的。晚春时节,细雨濛濛,南浦送君离别,她愁眉紧锁。落花缤纷的深处,就好像悲啼的鸟儿被驱赶着四处飞散,粉脂和着眼泪一起流淌。船就要走了,哽咽着挽着同心。情到深处哽咽难语,再相会不知是何时节?不敢回头相望,已被水中沙洲所隔,只能听到幽长的橹声。

逐句剖析

"去去":走啊走,

"何处":走到何处才是尽头,

"迢迢巴楚":迢迢巴山与楚水,

# 迢迢巴楚:意思是巴山楚水,相隔遥远。迢迢:遥远。巴:四川一带。楚:江汉一带。

"山水相连":山水相连。

"朝云暮雨":神女的相思幻化成朝云暮雨,

"依旧十二峰前":在巫山的十二峰前徘徊不去,

"猿声到客船":一阵猿啼迎来了客船。

"愁肠岂异丁香结":勾起远客思乡的愁和丁香的花蕾有什么分别呢,

# 丁香结:丁香的花蕾,含苞不放。

"因离别":只因为这远远的别离,

"故国音书绝":故园的音信就此隔绝。

# 故国:故乡,这里指蜀地。

"想佳人花下":遥想佳人在花下,

"对明月春风":迎着春风,对着明月,

"恨应同":她的离愁别绪与我应是一样的。

# 恨应同:意思是遥想美人在花下,迎春风,对明月,她的离愁别绪,是同我一样的。冰本断为:“想佳人花下对明月,春风,恨应同。”

"春暮":晚春时节,

"微雨":细雨濛濛,

"送君南浦":南浦送君离别,

# 南浦:泛指送别之地。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甫浦,伤如之何!”

"愁敛双蛾":她愁眉紧锁。

# 愁敛双蛾:含愁而皱双眉。

"落花深处":落花缤纷的深处,

"啼鸟似逐离歌":就好像悲啼的鸟儿被驱赶着四处飞散,

"粉檀珠泪和":粉脂和着眼泪一起流淌。

# 粉檀珠泪和:珠泪与粉脂混合而下。檀:檀红色,指胭脂之类。

"临流更把同心结":船就要走了,哽咽着挽着同心。

"情哽咽":情到深处哽咽难语,

"后会何时节":再相会不知是何时节?

"不堪回首相望":不敢回头相望,

"已隔汀洲":已被水中沙洲所隔,

"橹声幽":只能听到幽长的橹声。

# 橹声幽:摇橹之声已渐幽微,说明舟已远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河传》是五代十国时期词人李珣创作的一组词。这组词以离别为主题,借景抒情,勾勒出深挚的离愁别绪。第一首诗以“去去”起笔,描写旅人远赴巴楚,山水迢迢中,巫峡十二峰的朝云暮雨、客船边的猿声,抒发了作者的离愁别绪及相思之情。第二首诗聚焦送别场景,春暮微雨、南浦落花、啼鸟离歌,映衬送别女子的蹙眉垂泪。全词融自然意象与人物事态,层层渲染离别之痛,语淡情深,余味绵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五代时期花间派词人

李珣(855?~930?),五代词人。字德润,家居梓州(今四川三台),其祖先为波斯人。仕前蜀,蜀亡不仕。李珣是“花间派”词人,其词风清婉明丽,较少雕饰,多写闺情离愁和南方风物。主要作品有《渔歌子·荻花秋》《南乡子·乘彩舫》《定风波·志在烟霞慕隐沦》等。他通医理,著有《海药本草》,记录南方药草一百多种,为宋代唐慎微《证类本草》、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所引用,今人有辑本。《花间集》《尊前集》存其词五十多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第一首诗通过游子的视角,层层展开漂泊异乡的愁绪。首句“去去,何处,迢迢巴楚,山水相连”如叹如问,叠字“去去”加强语气,“迢迢”写距离之遥远,营造出巴楚山水的苍茫景象。“山水相连”点明巴楚之地的苍茫景象。“朝云暮雨,依旧十二峰前,猿声到客船”化用巫山神女典故与猿啼意象。巫峡十二峰的晨昏云雨本是胜景,此刻却因“依旧”二字添了苍凉,写出了自然风物不改,人事却已变迁的伤感。该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作者的孤独寂寞。“愁肠岂异丁香结,因离别,故国音书绝”,该句以“丁香结”喻愁肠,化用李商隐“芭蕉不展丁香结”的意象,把抽象的离别愁绪写得具体可感,接着作者用“故国音书绝”点出愁绪的根源。末句“想佳人花下,对明月春风,恨应同”从己及人,遐想对方月下怀人、对景生愁的状态,凸显了思念之深。第二首诗转至女子送别场景的描写。“春暮,微雨”四个字简单勾勒了送别背景。春暮本就带伤逝之感,微雨更添凄迷,景物自带愁绪,为离别蒙上一层朦胧的伤感。“送君南浦,愁敛双蛾”,“南浦”是古代送别的标志性意象,“愁敛双蛾”写女子蹙眉之态,不直言悲,却让悲伤从眉眼间溢出,细节传神。“落花深处,啼鸟似逐离歌,粉檀珠泪和”,落花、啼鸟、离歌交织成声画。落花暗喻美好时光流逝,啼鸟“逐离歌”赋予自然以人情,仿佛连鸟儿都在为离别哀鸣。“粉檀珠泪和”,写泪水与脂粉相融,将女子的悲戚落到实处,触目可感。“临流更把同心结,情哽咽,后会何时节”,“同心结”本是深情信物,此刻却成离别的见证。“情哽咽”写无语凝噎,“后会何时节”这句问话,体现了再见面的艰难。末句“不堪回首相望,已隔汀洲,橹声幽”以景语收束,借船橹声渐远的听觉描写,给读者以余韵悠长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卢子发《金钱花》

下一篇:唐·陈子昂《赠乔侍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