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岌岌堂堂":(东坡先生)形象高大庄严,
"如山如河":气概如同高山大河一般。
"其爱之也":当他受到喜爱时,
"引之上西掖銮坡":就会被提拔到重要的职位。
"是亦一东坡":世人认同他时,他是苏东坡,
"非亦一东坡":世人非议他时,他依然是苏东坡。
"槁项黄馘":当他形容枯槁、面色憔悴时,
"触时干戈":因触犯时势而遭遇祸端。
"其恶之也":当他受到厌恶时,
"投之于鲲鲸之波":就被贬谪到偏远危险的地方。
"是亦一东坡":世人诋毁他时,他是苏东坡,
"非亦一东坡":世人否定他时,他依然是苏东坡。
"计东坡之在天下":考量东坡先生在天下人中的地位,
"如太仓之一稊米":就像巨大粮仓里的一粒小米。
"至于临大节而不可夺":但当面临关乎大义气节的事情时,他的意志坚定不可改变,
"则与天地相终始":这种品质与天地一样长久。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分段赏析
“岌岌堂堂,如山如河”,开篇描绘了苏轼高大庄严的形象和如高山大河般的气概,让读者对苏轼有一个直观且深刻的印象,为下文描述他的经历做铺垫。“其爱之也,引之上西掖銮坡”,具体说明了苏轼受到喜爱时的境遇,被提拔到重要职位,展现出他人生得意的一面。“是亦一东坡,非亦一东坡”,强调无论苏轼处于被喜爱还是不被喜爱的境遇,他本质上都是同一个人。“槁项黄馘,触时干戈”,描述了苏轼不被喜爱时的落魄模样和遭遇的时代动荡,与他之前受喜爱的境遇形成鲜明对比。“其恶之也,投之于鲲鲸之波”,进一步说明苏轼被厌恶时被贬谪到偏远危险之地的情况,加深了读者对他坎坷命运的认识。“是亦一东坡,非亦一东坡”,再次强调这一观点,强化了苏轼本质不变的形象,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计东坡之在天下,如太仓之一稊米”,苏轼在天下人中的地位,以“太仓一稊米”作比,突出其渺小。“至于临大节而不可夺,则与天地相终始”,点明主旨,赞扬苏轼在面对大是大非时坚定的气节,这种品质如同天地般长久,升华了对苏轼的赞颂之情。
上一篇:宋·陈岩《碧玉泉》
下一篇:宋·宋太宗《缘识(其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