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莲种山净无尘":种在东林山中的白莲香雅净洁,
# 白莲:在佛教中,莲华是佛法的象征,莲华佛国即指西方极乐世界。此处指慧远大师在庐山东林寺与缁白二众结社同修念佛三昧﹐誓往西方极乐净土所组织的白莲社。
"千古风流社里人":让人联想到白莲社中那些旷达飘逸的高士。
"禅律定知谁束缚":如果能透过外相来看,一定能够知道谁的心性没有被束缚,
"过溪沽酒见天真":那常常跨过虎溪去饮酒的陶渊明,他的心性多么率真天然。
# 沽酒:买酒。,过溪:指走过东林寺门前的虎溪。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分段赏析
首句:“白莲种山净无尘。”诗人描绘了东林寺白莲的高洁,白莲种于山中,一尘不染,象征着白莲社高贤们的清雅与超脱,也暗含陶渊明的高洁人格。次句:“千古风流社里人。”“千古风流”突出了白莲社诸贤的高雅与旷达,他们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风流佳话。诗人通过这一句,将陶渊明与白莲社的高贤们相提并论。第三句:“禅律定知谁束缚。”诗人以禅律为喻,表达了对自由精神的追求。禅律虽严,但真正的高贤不会被束缚,反而能在精神上获得自由,这与陶渊明“心远地自偏”的境界相呼应。末句:“过溪沽酒见天真。”诗人描绘了过溪沽酒的场景,展现了高贤们天真自然的生活状态。这种生活态度与陶渊明的田园生活相似,都体现了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
2. 作品点评
《东林寺二首(其一)》黄庭坚的这首诗以东林寺白莲社十八高贤为题,却将陶渊明置于主体位置,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诗人对陶渊明的极高推崇。诗中“白莲种山净无尘”一句,既描绘了白莲社的清幽高洁,又暗喻陶渊明超脱尘世的高远境界,与白莲社诸贤的风流韵事相得益彰。诗人通过“禅律定知谁束缚,过溪沽酒见天真”二句,巧妙地将陶渊明的率真与白莲社的禅意相融合,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返璞归真的精神追求。这种以陶渊明为核心展开的创作手法,不仅展现了黄庭坚对陶诗的偏爱,更体现了他在诗歌创作中追求不俗、崇尚自然的审美理念,使整首诗在赞美白莲社的同时,更凸显了陶渊明的高洁人格与独特魅力。
上一篇:宋·崔鶠《诗四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