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lún
xíng
zhě

朝代:宋作者:杨万里浏览量:3
xuè
chāo
jīng
nài
ruò
shí
nián
jiù
tóu
tuó
jiā
shā
wèi
zhuó
chóu
duō
shì
zhuó
liǎo
jiā
shā
shì
gèng
duō

译文

刺血抄经又能怎么样,十年了,还是当年的一介头陀。没出家前你嫌世事烦人,难以忍受,没想到出家后,俗事比以前更多。

逐句剖析

"沥血抄经奈若何":刺血抄经又能怎么样,

# 若何:怎样,怎么样。,沥血:刺血。佛家以刺血抄经为积功德。

"十年依旧一头陀":十年了,还是当年的一介头陀。

# 头陀:出自梵语,原意为抖擞浣洗烦恼,佛教僧侣所修的苦行。后世也用以指行脚乞食的僧人。

"袈裟未著愁多事":没出家前你嫌世事烦人,难以忍受,

# 袈裟:和尚穿的法衣。

"著了袈裟事更多":没想到出家后,俗事比以前更多。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德轮行者》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聚焦德轮行者的修行生活,首句写其“沥血抄经”的虔诚与无奈,次句言其十年修行仍为“头陀”的坚守;后两句以“未著袈裟”与“著了袈裟”的对比,揭示修行者“愁多事”与“事更多”的矛盾处境。作品以诙谐的笔调,点出佛门中“空”非真“空”的情状,暗藏几分讽刺意味,又暗含对修行与尘世关系的感怀,风格平实却意蕴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写僧侣的七言绝句。描绘了德轮行者十年修行的虔诚与困境,通过“未著袈裟”与“著了袈裟”的对比,展现其“愁多事”与“事更多”的矛盾处境,表达了送别时对修行者的同情与对尘世、修行关系的感怀。

2. 分段赏析

“沥血抄经奈若何”,开篇便展现出德轮行者的虔诚与无奈。“沥血抄经”四字,生动描绘出他抄写经书时的专注与付出,而“奈若何”则流露出一种即便如此虔诚,仍有难以言说的困境,让读者感受到他修行中的艰辛。“十年依旧一头陀”,承接上句,写出了时间的长久与修行者的坚守。“十年”漫长时光过去,他依然是个苦行的“头陀”,既体现了他对修行的执着,也暗含着对其境遇未曾改变的轻叹。“袈裟未著愁多事”,笔锋一转,写他未穿上袈裟、尚未正式出家时的状态。那时的他已为世间诸多事务而忧愁,展现出尘世生活本就充满烦扰的常态。“著了袈裟事更多”,与上句形成鲜明对比,揭示出穿上袈裟、踏入修行之路后,事务反而更加繁多的矛盾现实。这两句通过“未著”与“著了”的对比,巧妙点出修行并非逃避尘世烦扰的捷径,字里行间既有对德轮行者处境的同情,也藏着对修行与生活关系的深刻思考,让这首送别诗在不舍之外更添了几分耐人寻味的意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袁说友《和程泰之阁学咏雪十二题·弄雪》

下一篇:宋·陆游《过灵石三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