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上三更雨":三更时分,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雨声,
"天涯万里游":我漂泊在万里之外的天涯。
# 万里游:指诗人由山阴至闽蜀,辗转川陕。
"虫声憎好梦":虫声嘈杂,讨厌地打扰了我的好梦,
# 憎好梦:谓虫声扰人睡眠,好像有意不让人酣然如梦。
"灯影伴孤愁":只有昏暗的灯影陪伴着我这孤独忧愁的人。
"报国记安出":怎样才能实现报国的计策呢?
"灭胡心未休":消灭敌人的决心我从未停止。
"明年起飞将":明年希望能有杰出的将领出征,
# 飞将:指汉武帝时的李广。
"更试北平秋":在北平的秋天战场上一试身手。
# 北平秋:早做准备,以防敌人入侵。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写描写夜晚枕上情景的五言律诗,展现了他孤独忧愁的心境;同时,诗中又表达了他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未能实现报国之志的苦闷,以及对未来能有良将出征、抗击外敌的期望,反映了陆游诗歌中常见的爱国主题和个人情感的交织,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自身壮志难酬的无奈。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枕上三更雨,天涯万里游。虫声憎好梦,灯影伴孤愁。”通过描写三更时分的雨、虫声和灯影等景象,营造出一种孤独、凄凉的氛围,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愁之情。直抒胸臆:“报国计安出?灭胡心未休。”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如何报国的思考以及消灭敌人的坚定决心,情感真挚强烈,使读者能深刻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怀。用典:“明年起飞将,更试北平秋。”化用了汉代名将李广的典故,李广曾任北平太守,善于抗击匈奴。诗人在这里希望明年能有像李广一样的良将出征,在秋天的战场上抗击外敌,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增强了表达效果。对比:前半部分的孤独忧愁(“虫声憎好梦,灯影伴孤愁”)与后半部分的爱国壮志(“报国计安出?灭胡心未休”)形成对比,以个人的孤独处境衬托出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报国的强烈愿望,使诗歌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3. 分段赏析
《枕上》的首联巧妙地以“三更雨”与“万里游”相对,在这鲜明的对仗之中,诗人那孤独凄凉、满心悲怨的形象跃然纸上,其孤臣孽子般的拳拳之心也被烘托得淋漓尽致。这种氛围自然而然地引出了颔联中那转瞬即逝的“好梦”,以及随之而来的无尽“孤愁”,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无奈。颈联别出心裁地以问句的形式呈现,犹如在低迷的情绪中注入一股强劲的力量,有着力挽狂澜之势,瞬间将情感的张力推向高潮。它不仅是诗人对现实的深刻反思,更是其内心渴望改变的强烈呼喊。尾联则别具匠心地运用历史典故,可谓意味深长。一方面,它生动地展现出诗人期盼朝廷能够尽快启用良将,兴师北伐、收复失地的急切心情,这份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溢于言表;另一方面,通过引用史实,使得诗人所表达的爱国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让整首诗的思想内涵更加深厚,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与使命感。
4. 作品点评
这首五言律诗,在格律上极为严谨,颔联与颈联对仗精巧、工整,字词对应精妙,平仄协调有序。然而,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却如深秋的阴霾,满是怨艾与愁思。既有诗人在凄风冷雨中,内心深处涌起的阵阵悲戚寒意,又有他即便身处困境,也从未磨灭的、渴望报效国家的炽热雄心。
# 二联对句,尤自然入胜地。
清范大士《历代诗发》
上一篇:宋·范成大《白鹭亭》
下一篇:宋·叶茵《香奁体五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