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颜华发":容颜苍老,白发满头,
"故山归计何时决":回家的计划不知何时能实现。
# 归计:回乡的打算。,故山:指故乡。
"旧交新贵音书绝":老友新朋都已断了联系,
"惟有佳人":只有你,
# 佳人:指秦楼楚馆里的商女,这里指的是歌女。
"犹作殷勤别":殷勤为我设宴践行。
"离亭欲去歌声咽":就要告别而去,开口未歌先凄咽,
# 离亭:古时驿路边设有亭舍,所谓“十里五里,长亭短亭”(庾信《哀江南赋》),是供行人歇息之处,也是人们送别之处。
"潇潇细雨凉吹颊":细雨和凉风吹打着面颊。
# 吹:一作生。,凉:寒冷。这里指寒风。
"泪珠不用罗巾裛":不要用手帕擦眼泪,
# 裛:一作浥。通“渑”。沾湿。
"弹在罗衣":就任由它洒满衣衫吧,
# 衣:一作衫。
"图得见时说":再次相会时,便把这作为相知、想念的凭证。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作以诗人宦游漂泊的生涯为底色,借宴别场景,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与羁旅漂泊的愁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以“旧交新贵音书绝”与“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形成鲜明对比,通过世俗权贵的疏远与歌妓的真情厚谊对比,既凸显了人情冷暖,也反衬出歌妓不趋炎附势的可贵,强化了作者对知己情谊的珍视。情景交融:下阕“潇潇细雨凉吹颊”以细雨、寒风等凄清景象,烘托离别时的伤感氛围,将无形的离愁与眼前的萧瑟景物融合,让情感更显真切。白描:用“歌声咽”“泪珠不用罗巾裛”等简练直白的描写,勾勒出歌妓送别时哽咽难言、泪落衣襟的情态,不加雕琢却极具画面感,将离别时的深情厚谊表现得细腻动人。化用:结句“弹在罗衣,图得见时说”化用武则天《如意娘》中“开箱验取石榴裙”的诗意,却另辟蹊径,以泪痕作为重逢时的信物,将离别之痛转化为对未来相见的期盼,使情感更显深沉绵长。
3. 分段赏析
上片“苍颜华发。故山归计何时决。旧交新贵音书绝。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开篇便直抒胸臆,倾诉思乡之情,尽管已是“苍颜华发”的境况,“返回故山”的打算却仍未敲定。以问句的形式道出这份纠结,更显感慨之深。当时,作者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落得“旧交新贵音书绝”的境地,昔日亲友与当朝新贵都与他断了往来。而眼前,“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只有这位歌妓情意恳切,真心相待,堪称难得的知己。从这首阊门留别词中能看出,作者不仅以平等姿态对待侍宴歌妓,对她们满怀深切同情,更将佳人视作可推心置腹的知音,把自己宦游漂泊的境遇与歌妓的不幸命运联系起来。同是天涯沦落人,同样有着坎坷遭际,临别之际,自然触动了彼此的真情。下片“离亭欲去歌声咽。潇潇细雨凉吹颊。泪珠不用罗巾裛。”着重描摹与佳人依依惜别的深厚情谊。从“殷勤别”到“离亭欲去”,意脉连贯,过渡自然。不同的是,上片由自身境遇转到对方,下片则从对方情态回归自身,尽显双方心意相通、情感交融。歌妓擅长歌唱,以歌赠别本在情理之中,但与自己最珍视的知音分别,注定是未开口先哽咽,难过得泣不成声。此时无声胜有声,一个“咽”字,道尽了佳人如海般深沉的情意。十月初冬,寒风刺骨,可两人只觉离愁如漫天细雨,纷纷扬扬,无穷无尽,一时竟忘了冷风吹拂着泪痕斑斑的脸。结句“弹在罗衣,图得见时说。”化用武则天《如意娘》的诗意(“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但作者的用意更进一层:劝佳人不必用罗巾擦泪,任凭泪水洒满衣衫,等将来重逢时,便以这泪痕作为彼此相知贵心的见证。这既是安慰佳人,也是自我宽解,今日挥泪作别,只盼日后还有相见之时。
4. 作品点评
纵观苏轼一生,始终处在“想做官却难遂愿,想归隐又心有不甘”的矛盾中。自因反对新法离京后,他郁郁不得志,回归故里的念头愈发强烈。这首词便流露出这样的心境。
# 止有佳人惜别可悲,既有佳人惜别可慰。墨香犹喷。
明戏曲理论家沈际飞《草堂诗余别集》
# 东坡歌妓词的美学意义,还表现在他对被侮辱、被损害的歌妓的平等相待和深刻同情,而这往往是和他一生的坎坷不平连在一起的。他在……《醉落魄·苏州阊门留别》里,把殷勤留别的佳人,引为比旧交新贵都更为可贵的知己。
不详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成善楷《东坡乐府中歌妓词的美学意义》
# 词首云“苍颜华发”。欧阳修三十九岁在滁州作《醉翁亭记》,已云“苍颜华发”。苏轼此时(元丰二年四月)已四十四岁,自可云之。词云“旧交新贵音书绝”。此句应予以较多注意。苏轼已感到处境之孤立。其时,苏轼不满新法之诗及言论,正为反对者所乘,其影响正在日益扩大,一场暴风雨势将降临其身。
宋苏轼研究专家孔凡礼《三苏年谱》
# 苏轼对于这些聪慧、美丽、善良而地位低下、处境痛苦的女子,有着真诚的尊重和同情。比如过苏州时所作《醉落魄》云:“旧交新贵音书绝,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
不详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会长张志烈《苏轼由杭赴密词杂议》
上一篇:宋·罗浮狂客《题壁》
下一篇:宋·李流谦《明月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