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uán
shēng

朝代:宋作者:杨万里浏览量:3
chū
wén
xiè
yǎn
xuě
huā
shēng
yǒu
xiān
rén
pèi
míng
shí
zuò
wēi
yín
qīng
yòu
chéng
yōu
yuàn
duō
qíng
wèn
zhī
jiàn
fēi
quán
luò
kàn
hán
hóng
rào
shí
xíng
jiě
chén
yīng
liáo
zhuó
chén
zhuó
zhuó
shuí
yīng

译文

一开始听到泉水的声音,像是螃蟹眼大小的雪花落在水面的声响,忽然间,又像是仙人身上玉佩发出的清脆铃声。泉水的声音时而轻轻吟唱,清冷得沁入骨髓,时而又变得幽咽低回,仿佛充满了哀怨与深情。打听后才知道,这是古涧的飞泉落下,起身去看,只见寒冷的泉水环绕着石头流淌。我想解开世俗的束缚,用这清泉洗濯一下,却发现泉水如此清澈,根本没有什么尘埃可以洗去,又该洗濯什么呢?

逐句剖析

"初闻蟹眼雪花声":一开始听到泉水的声音,像是螃蟹眼大小的雪花落在水面的声响,

# 雪花声:比喻泉声如雪花落地之声。,蟹眼:初沸之水面上的小气泡,状如蟹眼,故云。此指初闻泉声如水初沸的声音。

"忽有仙人玉佩鸣":忽然间,又像是仙人身上玉佩发出的清脆铃声。

# 玉佩鸣:喻走近时的泉声。

"时作微吟清入骨":泉水的声音时而轻轻吟唱,清冷得沁入骨髓,

"又成幽咽怨多情":时而又变得幽咽低回,仿佛充满了哀怨与深情。

"问知古涧飞泉落":打听后才知道,这是古涧的飞泉落下,

"起看寒泓绕石行":起身去看,只见寒冷的泉水环绕着石头流淌。

"欲解尘缨聊一濯":我想解开世俗的束缚,用这清泉洗濯一下,却发现泉水如此清澈,

"无尘可濯濯谁缨":根本没有什么尘埃可以洗去,又该洗濯什么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泉声》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初闻蟹眼雪花声,忽有仙人玉佩鸣。”描写了泉水的动态声音,而“问知古涧飞泉落,起看寒泓绕石行。”则转向静态的视觉描写,动静结合,使画面更加丰富。诗人通过对泉水声音的描写(虚写)引出对古涧飞泉的联想(实写),虚实相生,增强了诗歌的意境。诗的结尾“欲解尘缨聊一濯,无尘可濯濯谁缨。”以景代情作结,通过描写清澈的泉水,反衬出诗人内心的高洁与超脱。这首诗以泉水为主题,通过对泉水声音和景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诗中既有对泉水声音的生动描写,也有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传达出诗人超脱尘世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诗中“初闻蟹眼雪花声,忽有仙人玉佩鸣”描写了动态的听觉感受,从水声的细微变化入手,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而“问知古涧飞泉落,起看寒泓绕石行”则转向静态的视觉描写,动静结合,使画面更加丰富。虚实相生:“初闻蟹眼雪花声,忽有仙人玉佩鸣。”“问知古涧飞泉落,起看寒泓绕石行。诗人通过对水声的描写(实写)引出对古涧飞泉的联想(虚写),虚实相生,增强了诗歌的意境。以景结情:诗的结尾“欲解尘缨聊一濯,无尘可濯濯谁缨”以景代情作结,通过描写清澈的泉水,表现出诗人内心的高洁与超脱,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拟人:“时作微吟清入骨,又成幽咽怨多情。”诗人进一步描写泉水的声音,将其比作“微吟”和“幽咽”,赋予泉水以人的情感,表现出泉水声音的清幽和哀怨。这种拟人化的描写手法,使泉水的声响更具感染力,仿佛在诉说着某种情感。

2. 分段赏析

首联:“初闻蟹眼雪花声,忽有仙人玉佩鸣。”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写泉水的声音,从“蟹眼雪花声”到“仙人玉佩鸣”,通过比喻和拟声,生动地描绘出泉水从细微到清脆的声响变化,营造出一种清幽、空灵的氛围。颔联:“时作微吟清入骨,又成幽咽怨多情。”诗人进一步描写泉水的声音,将其比作“微吟”和“幽咽”,赋予泉水以人的情感,表现出泉水声音的清幽和哀怨。这种拟人化的描写手法,使泉水的声响更具感染力,仿佛在诉说着某种情感。颈联:“问知古涧飞泉落,起看寒泓绕石行。”诗人由泉水的声音联想到古涧飞泉的景象,进而起身观看泉水绕石而行。这一联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进一步拓展了诗歌的意境。尾联:“欲解尘缨聊一濯,无尘可濯濯谁缨。”诗人以“欲解尘缨聊一濯”表达自己想要洗净尘世烦恼的愿望,但随即发现“无尘可濯”,体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喻良能《席上》

下一篇:宋·释善珍《郊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