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àn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3
shí
chuī
míng
zhū
sǔn
zhuàn
bái
lún
qūn
zhú
fāng
xīn
cǎi
shān
shān
shēn
shǎo
yán
lào
dàn
zhì
wèi
wǎng
wǎng
shí
wēng
dēng
shān
zhú
bēn
鹿
lián
chéng
nán
shè
líng
luò
jiàn
miàn
zuò
shī
shòu
bài
shàng
bìng
juàn
yóu
yuàn
lǎo
qióng
shì
jiā
suǒ
shí
cài
shí
ròu
shí
néng
huàn
lín
xiǎo
wèng
jiǔ
xīn
huái
怀
xiāng
xià
zhù
yàn
yàn

译文

薏米煮成如明珠般的饭,苦笋做成似白玉般的菜肴。挖掘盘曲的山芋,采摘芳香辛辣的野菜。深山之中缺少盐酪,清淡的饮食却滋味十足。常常可见八十老翁,登山追逐奔跑的野鹿。可惜城南的社庙,零落破败地依傍在溪涧旁。面容清瘦因作诗辛苦,行礼时仍不失高雅气度。多病的我愈发厌倦漂泊,只想在深谷终老余生。这样的人家让我羡慕,吃菜如同吃肉般满足。时常唤来邻里乡亲,共饮新滤的小瓮米酒。何必怀念故乡风物,筷子夹起的野菜比雁鸭更美味。

逐句剖析

"薏实炊明珠":薏米煮成如明珠般的饭,

"苦笋馔白玉":苦笋做成似白玉般的菜肴。

"轮囷斸区芋":挖掘盘曲的山芋,

"芳辛采山蔌":采摘芳香辛辣的野菜。

"山深少盐酪":深山之中缺少盐酪,

"淡薄至味足":清淡的饮食却滋味十足。

"往往八十翁":常常可见八十老翁,

"登山逐奔鹿":登山追逐奔跑的野鹿。

"可怜城南社":可惜城南的社庙,

# 社:原作社,据钱校改。

"零落依涧曲":零落破败地依傍在溪涧旁。

"面余作诗瘦":面容清瘦因作诗辛苦,

"趋拜尚不俗":行礼时仍不失高雅气度。

# 趋拜尚不俗:自注:杜氏自谱以为子美下峡留一子守浣花旧业,其后避成都乱,徙眉州大垭或徙大蓬云。

"病夫益倦游":多病的我愈发厌倦漂泊,

"颇愿老穷谷":只想在深谷终老余生。

"是家吾所慕":这样的人家让我羡慕,

"食菜如食肉":吃菜如同吃肉般满足。

"时能唤邻里":时常唤来邻里乡亲,

"小瓮酒新漉":共饮新滤的小瓮米酒。

"何必怀故乡":何必怀念故乡风物,

"下箸厌雁鹜":筷子夹起的野菜比雁鸭更美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野饭》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五言诗。全诗以质朴的语言描绘了山野间粗茶淡饭的生活场景,通过对薏苡、苦笋、山芋等食材的细致刻画,展现了乡村饮食的天然风味与诗人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全诗以白描手法为主,语言平易而意境深远,诗中“山深少盐酪,淡薄至味足”一句,既体现了道家“五味令人口爽”的哲学思想,又暗含对官场奢靡的批判。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白描: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山野饮食与生活场景,如“薏实炊明珠,苦笋馔白玉”,不加修饰却生动传神。用典:“食菜如食肉”化用《论语・述而》中“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暗含对孔子安贫乐道精神的追慕。对比:将“淡薄至味足”的山野饮食与“厌雁鹜”的官场珍馐对比,突出诗人的价值取向。借景抒情:通过“山深少盐酪”“登山逐奔鹿”等自然意象,抒发对自由生活的热爱。

2. 分段赏析

《野饭》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田园诗,描绘了山野生活的简朴与自然之趣。首四句“薏实炊明珠,苦笋馔白玉。轮囷斸区芋,芳辛采山蔌”以精妙的比喻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山野食材的质朴与珍贵,语言清新自然,富有画面感。中间四句“山深少盐酪,淡薄至味足。往往八十翁,登山逐奔鹿”通过描写山居生活的清淡与长寿老人的活力,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生命力的赞叹。后八句“可怜城南社,零落依涧曲。面馀作诗瘦,趋拜尚不俗。病夫益倦游,颇愿老穷谷。是家吾所慕,食菜如食肉”则转入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以“城南社”的零落暗喻自身的孤独与失意,同时以“食菜如食肉”的豁达态度,展现了诗人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结尾四句“时能唤邻里,小瓮酒新漉。何必怀故乡,下箸厌雁鹜”进一步以邻里共饮、新酒待客的温馨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山野生活的满足与对世俗繁华的淡泊。全诗语言质朴流畅,情感真挚,既展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也寄托了诗人对简朴自然生活的深切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司马光《野轩》

下一篇:宋·曹勋《沐浴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