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曳杖水拿舟":拄着拐杖在山间行走,乘着小舟在水上漂泊,
"走遍茫茫禹画州":走遍了广袤的九州大地。
"蝴蝶梦魂常是客":我的梦魂如蝴蝶般漂泊不定,总是客居他乡,
"芭蕉身世不禁秋":我的身世如芭蕉般脆弱,经不起秋天的摧残。
"早因食少妨高卧":早年因身体虚弱而无法高枕无忧,
"晚忆茶甘作远游":晚年却因怀念茶的甘甜而萌生远游的念头。
"龙焙一尝端可去":品尝过“龙焙”名茶后,便可安心离去,
"无心更为荔枝留":不再为荔枝的美味而留恋。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行旅的七言律诗。由南宋诗人陆游创作。诗中描绘了诗人漫游四方的经历与感受,展现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
2. 写作手法
比喻:“蝴蝶梦魂常是客”用“蝴蝶梦”比喻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暗示其如梦境般虚幻的游子身份。象征:“蝴蝶梦魂”象征诗人漂泊无依的心境,而“芭蕉身世”则象征生命的短暂与脆弱。对比:“早因食少妨高卧,晚忆茶甘作远游”通过“早”与“晚”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因身体原因选择隐居,却又因茶香勾起远游回忆的矛盾心理。
3. 分段赏析
首联描绘了诗人旅途的景象:他拄着拐杖在山间行走,乘着小舟在水上漂泊,走遍了茫茫九州。这两句以“山行”与“水拿舟”展现了诗人旅途的艰辛与漫长,而“茫茫禹画州”则点明了行程的广阔与辽远。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行旅图,既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旅人姿态,又为全诗奠定了漂泊无依的情感基调。颔联以蝴蝶和芭蕉为喻,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身世飘零的感慨。诗人通过这两个生动的比喻,将自己的身世之感与自然的景象相结合,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真挚动人。颈联转入对诗人生活状态的思考。“早因食少妨高卧”写诗人因身体原因(食少)而不得不选择隐居,无法高枕无忧。“晚忆茶甘作远游”则写诗人因茶香的甘甜而勾起对远游的回忆与向往。这两句通过“早”与“晚”的对比,展现了诗人隐居与远游之间的矛盾心理,既表达了对清雅生活的追求,又透露出对远方游历的怀念。尾联以对茶的喜爱作结,表达了诗人对清雅生活的追求。“龙焙一尝端可去”写诗人品尝名茶“龙焙”后,便觉得可以安心离去,不再留恋世俗的繁华。“无心更为荔枝留”则化用杨贵妃爱荔枝的典故,表明诗人对红尘诱惑的淡然态度。这两句既点明了诗人对茶的喜爱,又寄寓了对清雅生活的向往,为全诗画上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