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3
shān
xíng
zhàng
shuǐ
zhōu
zǒu
biàn
máng
máng
huà
zhōu
dié
mèng
hún
cháng
shì
jiāo
shēn
shì
jīn
qiū
zǎo
yīn
shí
shǎo
fáng
gāo
wǎn
chá
gān
zuò
yuǎn
yóu
lóng
bèi
cháng
duān
xīn
gèng
wèi
zhī
liú

译文

拄着拐杖在山间行走,乘着小舟在水上漂泊,走遍了广袤的九州大地。我的梦魂如蝴蝶般漂泊不定,总是客居他乡,我的身世如芭蕉般脆弱,经不起秋天的摧残。早年因身体虚弱而无法高枕无忧,晚年却因怀念茶的甘甜而萌生远游的念头。品尝过“龙焙”名茶后,便可安心离去,不再为荔枝的美味而留恋。

逐句剖析

"山行曳杖水拿舟":拄着拐杖在山间行走,乘着小舟在水上漂泊,

"走遍茫茫禹画州":走遍了广袤的九州大地。

"蝴蝶梦魂常是客":我的梦魂如蝴蝶般漂泊不定,总是客居他乡,

"芭蕉身世不禁秋":我的身世如芭蕉般脆弱,经不起秋天的摧残。

"早因食少妨高卧":早年因身体虚弱而无法高枕无忧,

"晚忆茶甘作远游":晚年却因怀念茶的甘甜而萌生远游的念头。

"龙焙一尝端可去":品尝过“龙焙”名茶后,便可安心离去,

"无心更为荔枝留":不再为荔枝的美味而留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客意》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行旅为主题,描绘了诗人在山水间漫游的情景,提到了蝴蝶、芭蕉和茶等动植物,主要人物是游子,景色以山水为主,情感上表达了感怀与孤独。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行旅的七言律诗。由南宋诗人陆游创作。诗中描绘了诗人漫游四方的经历与感受,展现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

2. 写作手法

比喻:“蝴蝶梦魂常是客”用“蝴蝶梦”比喻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暗示其如梦境般虚幻的游子身份。象征:“蝴蝶梦魂”象征诗人漂泊无依的心境,而“芭蕉身世”则象征生命的短暂与脆弱。对比:“早因食少妨高卧,晚忆茶甘作远游”通过“早”与“晚”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因身体原因选择隐居,却又因茶香勾起远游回忆的矛盾心理。

3. 分段赏析

首联描绘了诗人旅途的景象:他拄着拐杖在山间行走,乘着小舟在水上漂泊,走遍了茫茫九州。这两句以“山行”与“水拿舟”展现了诗人旅途的艰辛与漫长,而“茫茫禹画州”则点明了行程的广阔与辽远。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行旅图,既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旅人姿态,又为全诗奠定了漂泊无依的情感基调。颔联以蝴蝶和芭蕉为喻,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身世飘零的感慨。诗人通过这两个生动的比喻,将自己的身世之感与自然的景象相结合,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真挚动人‌。颈联转入对诗人生活状态的思考。“早因食少妨高卧”写诗人因身体原因(食少)而不得不选择隐居,无法高枕无忧。“晚忆茶甘作远游”则写诗人因茶香的甘甜而勾起对远游的回忆与向往。这两句通过“早”与“晚”的对比,展现了诗人隐居与远游之间的矛盾心理,既表达了对清雅生活的追求,又透露出对远方游历的怀念。尾联以对茶的喜爱作结,表达了诗人对清雅生活的追求。“龙焙一尝端可去”写诗人品尝名茶“龙焙”后,便觉得可以安心离去,不再留恋世俗的繁华。“无心更为荔枝留”则化用杨贵妃爱荔枝的典故,表明诗人对红尘诱惑的淡然态度。这两句既点明了诗人对茶的喜爱,又寄寓了对清雅生活的向往,为全诗画上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句号。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令《晚岁》

下一篇:宋·司马光《入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