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树下黄茆丘":梅花树下有一座长满黄茅的土丘,
"古人尚能爱花不":古时候的人还能喜爱花吗?
"月淡烟深听牧笛":在月色暗淡、烟雾弥漫的时刻聆听牧笛之声,
# 听:须溪本卷七作横。
"死生常事不须愁":生死是常有的事,不必为此忧愁。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分段赏析
前两句:“梅花树下黄茆丘,古人尚能爱花不?”诗人站在梅花树下,看到旁边长满黄茆的山丘,思绪不禁飘向古代,联想到古人对梅花的喜爱,发出“古人尚能爱花不?”的疑问。这两句从眼前实景引发对古人的联想,为诗歌增添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对梅花的珍视,希望古人爱花之情能延续至今。后两句:“月淡烟深听牧笛,死生常事不须愁。”描绘出在月淡烟深的朦胧氛围中,诗人听着远处传来的牧笛声。在这样的情境下,诗人的思绪从对梅花和古人的思考转向对生命的感悟,进而直接抒发对生死的豁达态度。“月淡烟深听牧笛”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的氛围,为“死生常事不须愁”的感悟做铺垫,使诗人超脱的心境得以自然呈现,升华了诗歌的主题。
上一篇:宋·释道行《颂古十七首(其二)》
下一篇:宋·杨时《春日五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