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接商周祚最长":楚国远承商周,国运最为长久,
# 祚:王业,国统。
"北盟齐晋势争强":在北方与齐晋结盟,势力相互争强。
# 北盟齐晋势争强:战国时,齐晋两国都在楚的北方,楚与齐晋联盟,对秦争强。
"章华歌舞终萧瑟":章华宫中的歌舞最终变得萧瑟冷清,
# 章华:指章华台,春秋时楚灵王所筑,遗址在今湖北。
"云梦风烟旧莽苍":云梦泽的风烟依然如旧日般苍茫。
# 莽苍:苍茫广大的样子。,云梦:湖名。
"草合故宫惟雁起":荒草长满故宫,只有大雁飞起,
# 草合:野草围绕。
"盗穿荒冢有狐藏":盗贼挖穿荒冢,里面有狐狸藏身。
# 盗穿荒冢有狐藏:指荒坟被盗,狐兽当作巢穴。
"离骚未尽灵均恨":《离骚》也写不尽屈原的遗恨,
# 灵均:屈原的号。,离骚:屈原忠心爱国,反受毁谤被放逐,作长诗《离骚》以抒发怨恨。《离骚》也是屈原辞赋的统称。
"志士千秋泪满裳":千秋以来有志之士为此泪满衣裳。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怀古诗。描绘了楚国昔日的强盛,如远接商周、与齐晋争强,以及如今章华宫的萧瑟、故宫荒草丛生、荒冢被盗等衰败景象,营造出昔盛今衰的强烈反差氛围。借对楚国兴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对南宋国运的深切忧虑,以及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离骚未尽灵均恨”一句,运用屈原创作《离骚》这一典故,借屈原未能实现理想的遗恨,含蓄而深沉地表达自己对南宋国运的担忧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增添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与文化底蕴。对比:诗的前两联“远接商周祚最长,北盟齐晋势争强”与“章华歌舞终萧瑟,云梦风烟旧莽苍”,将楚国往昔的昌盛强大与如今的衰败寂寥进行鲜明对比,突出历史兴衰的无常,强化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借景抒情:“草合故宫惟雁起,盗穿荒冢有狐藏”,借楚国故宫荒草丛生、大雁惊起,荒冢被盗、狐狸潜藏的荒凉之景,抒发诗人对楚国昔盛今衰的哀伤,寄寓对南宋命运的忧虑之情。
3. 分段赏析
《哀郢二首(其一)》首联“远接商周祚最长,北盟齐晋势争强”,从历史纵深着笔,追溯楚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曾与商周相承,国运长久,且在北方与齐晋结盟争强,展现楚国昔日的辉煌,为全诗定下昔盛今衰的基调,也饱含诗人对楚国往日强盛的赞叹。颔联“章华歌舞终萧瑟,云梦风烟旧莽苍”,“章华歌舞”象征楚国昔日的繁华,如今却“终萧瑟”,尽显繁华已逝的落寞;“云梦风烟”依旧苍茫,以自然的永恒反衬楚国的兴衰巨变,抒发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颈联“草合故宫惟雁起,盗穿荒冢有狐藏”,具体描绘楚国故宫如今荒草丛生,唯有大雁惊起,荒冢被盗,狐狸潜藏其中,借荒凉破败之景,强化昔盛今衰之感,饱含对楚国衰败的哀伤。尾联“离骚未尽灵均恨,志士千秋泪满裳”,借屈原创作《离骚》也难尽的遗恨,自比以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使全诗的情感达到高潮,将对楚国的凭吊与对现实南宋的担忧紧密相连。
4. 作品点评
《哀郢二首(其一)》作为陆游怀古诗的佳作,具有独特文学价值。在写作特色上,诗人巧妙运用用典、对比、借景抒情等手法,以沉郁的语言,将楚国兴衰与个人情感紧密相连,生动展现历史变迁。虽无特别脍炙人口的名句,但全诗借古喻今,以楚国昔盛今衰的强烈对比,深刻传达对南宋国运的忧虑及壮志难酬的悲愤。此诗充分体现陆游诗歌忧国忧民的情怀,在南宋诗坛中,为同类题材创作提供了独特视角,是研究陆游思想与南宋社会背景的重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