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ǎn
mèn
chéng
shí
jiǔ
cáo
cháng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3
jiāng
léi
shēng
xuān
zuó
chūn
chéng
dòng
wēi
hán
huáng
bìng
zuò
jiāo
chóu
shī
湿
bái
qún
fēi
gān
wǎn
jié
jiàn
shī
shuí
jiā
shù
jiǔ
bēi
kuān
wéi
zuì
ài
qīng
kuáng
bǎi
biàn
xiāng
kàn
wèi
lán

译文

昨晚江边雷声大作,春雨带来微寒。黄鹂同坐愁被雨淋,白鹭群飞却无影响。我晚年写诗更讲究,有人借酒消愁。唯有你最爱我这不羁之人,看多少次都不厌倦。

逐句剖析

"江浦雷声喧昨夜":昨晚江边雷声大作,

# 江浦:江滨。

"春城雨色动微寒":春雨带来微寒。

"黄鹂并坐交愁湿":黄鹂同坐愁被雨淋,

# 并坐:相挨着坐。

"白鹭群飞大剧乾":白鹭群飞却无影响。

# 乾:一作“干”。,剧:戏剧之意,形容喜欢高兴的样子。

"晚节渐于诗律细":我晚年写诗更讲究,

# 晚节:晚年。

"谁家数去酒杯宽":有人借酒消愁。

"惟吾最爱清狂客":唯有你最爱我这不羁之人,

# 清狂:放逸不羁。,吾最:一作君醉。君:这里指路十九。

"百遍相看意未阑":看多少次都不厌倦。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杜甫的《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是唐代七言律诗,作于大历二年(767)夔州时期。此诗通过"遣闷戏呈"的双重题眼,既抒写春寒雷雨引发的压抑心境,又流露与友人路十九相聚的欣慰。首联以"喧雷""微寒"的视听意象渲染阴郁氛围;颔联借黄鹂愁湿与白鹭喜晴的对比暗喻情感转折;颈联"晚节渐于诗律细"既显诗艺自信,又含知音难遇的苦涩;尾联"惟君最爱清狂客"点明酬赠主题。全诗以物寄情,虚实相生,在沉郁顿挫的基调中暗藏曲折波澜,体现杜甫晚年"炉火纯青却浑漫与"的创作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生活感怀诗。通过描绘春寒雷雨中的禽鸟动态与晚年诗酒生涯,既抒发困顿境遇中的愁闷,又表达对友人知遇的欣慰,展现诗人晚年复杂微妙的心境变化。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首联“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雨色动微寒”,借昨夜的雷声和今日的雨色,营造出压抑的氛围,抒发内心的郁闷。颔联“黄鹂并坐交愁湿,白鹭群飞大剧乾”,通过黄鹂因雨发愁、白鹭因天晴欢快,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变化。对比:颔联中“黄鹂并坐交愁湿”与“白鹭群飞大剧乾”形成对比与转折。前半句体现诗人对雷雨夜的厌恶,后半句借白鹭群飞的欢快,展现诗人因即将见到友人路十九,想到会有好酒好肉款待,心情从郁闷转为愉悦,自然过渡到下一句。直抒胸臆:尾联“惟君最爱清狂客,百遍相看意未阑”,直接表达对路十九欣赏自己的感激之情。

3. 分段赏析

首联“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雨色动微寒”,诗人开篇描绘了昨夜江浦雷声轰鸣,今日春城细雨带来微寒的景象。一个“喧”字,生动地表现出雷声的吵闹,流露出诗人对雷声的厌烦。而“动微寒”则进一步渲染出雨色中的清冷氛围。诗人当时坐在舟中,这样的雷声和雨色交织,让他百感交集,内心充满了抑郁之情。与杜甫其他描绘春雨表达喜爱的诗句不同,这里的雷声和寒雨叠加,有力地烘托出他难以排解的郁闷。颔联“黄鹂并坐交愁湿,白鹭群飞大剧乾”堪称精妙之笔。前半句“黄鹂并坐交愁湿”,诗人借黄鹂因雨湿而并坐发愁的画面,延续了首联中对雷雨夜的厌恶情感。后半句“白鹭群飞大剧乾”则出现转折,“剧”在这里意为高兴。白鹭不怕湿,甚至喜欢在初雨时捕食,此时它们欢快地群飞,正映衬出诗人心情的转变。因为诗人即将去见友人路十九,想到会有好酒好肉的款待,心情变得愉悦,所以看到白鹭群飞,便联想到自己的喜悦之情,这一转折自然地过渡到下一句。颈联“晚节渐于诗律细,谁家数去酒杯宽”,前半句“晚节渐于诗律细”,体现出诗人晚年对自己诗歌创作在格律上的高度自信,这种自信与颔联中白鹭群飞所传达的豁达高兴之意相呼应。然而,后半句“谁家数去酒杯宽”笔锋一转,诗人感慨自己虽然诗写得好,但在晚年穷困潦倒,诗作知音难觅,很少有人欣赏自己,也无人邀请自己饮酒。这句诗看似随意写出,却蕴含了诗人的自信、潦倒、心酸和自嘲等复杂情感,展现出杜甫诗歌句法多变、感情曲折的特点,也反映出他晚年诗歌创作已达炉火纯青的境界。尾联“惟君最爱清狂客,百遍相看意未阑”,直接点明路十九对自己的欣赏,诗人对此心怀感激。“惟君”二字,既表达了对路十九的感激,又隐隐透露出一种自哀,感慨在自己的生活中,像路十九这样欣赏自己的人太少了。此句与诗题“遣闷戏呈”相呼应,完整地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自身感慨的抒发,将诗人情感的细微变化生动地展现出来。杜甫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在看似轻描淡写中,使诗歌情感深沉含蓄,充分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卓越的诗歌创作才华。

4. 作品点评

此诗彰显杜甫晚期"沉郁顿挫"的典型风格,以生活琐事折射时代悲欢。"晚节渐于诗律细"成为文坛评价杜甫诗艺的经典,尾联"百遍相看意未阑"更开创以日常细节传情达意的范式。诗中禽鸟意象的哲学化运用、情感脉络的九曲回肠,体现诗人"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的艺术境界,是研究杜甫晚年心境与诗风演变的重要文本。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同此雨色,同此微寒,莺则“坐”,鹭则“飞”;“坐”者“愁湿”,“飞”者“剧干”,皆失其性也。非莺真“愁湿”,鹭真“剧下”,闷中览物,若莺、鹭同此闷者,所以为“戏”也。又说到自身,晚节漂零,诗律渐细,若得酒伴与之谈诗,岂非闷中一适,谁家可以数去而不自惜其酒乎?此亦“戏”也。……“老去诗篇浑漫与”,真语也;“晚节渐于诗律细”,戏语也。然公于漫兴中脉理甚细,戏语亦真。

明王嗣奭《杜臆》

# “清狂客”三字,旷怀豪兴,兼而有之,公之自命甚高。公尝言“老去诗篇浑漫与”,此言“晚节渐于诗律细”,言用心精密;“漫与”,言出手纯熟,熟从精处得来,两意未尝不合。朱瀚曰:“江浦”二字打头,近俗;“暄昨夜”,更俗;“动微寒”,欠稳;“雨色”、“雷声”,土木对偶,比“雷声忽送千峰雨”何如?“交”、“并”二字,重复;“太剧干”三字,晦涩;……其云“晚律渐细”,岂少年自居粗率乎?

清仇兆鳌撰《杜诗详注》

# 旧以此诗为索饮戏呈,遂来寒乞之诮,而不知其非也。详诗意,平时常饮于路,此夜则留宿路斋而晓呈者……其曰“遣闷”者,居夔枯寂而“闷”;曹长多情,是可“遣”也。……峡中朋宴殊简,得一曹长,便深嗟而乐道之。议者自家错解,乃云不类少陵本色,不知此正少陵本色处也。

清浦起龙撰《读杜心解》

# 邵云:曰稳曰细,总见此老苦心(“晚节渐于”句下)。

清杨伦撰《杜诗镜铨》

# 少陵诗有不可解之句……又如“晚节渐于诗律细,谁家数去酒杯宽”,偶对不测,自称“律细”,何耶?盖雨中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耳。雨中闷极,唯有作诗饮酒,故想路十九也。此皆意在空际之法。

清李调元撰《雨村诗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崔道融《江鸥》

下一篇:唐·李颀《鲛人歌》

猜你喜欢